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凤姐不敢就接牌后面,有蒙双行夹批:凡有本领者断不越礼。接牌小事而必待命于王夫人也,诚家道之规范,亦天下之规范也。看是书者不可草草从事。
这里蒙批再次强调了,看书人不可草草从事,那我们就认真看一下,这里到底想表达什么?
凤姐接牌之事,就是接军令,接了牌,就相当于现实中接了军权一样,看表面故事里,王熙凤接了牌,就是权利给到她手里了,她就可以管事了,这就是批语里的“诚家道之规范。”
后面又说“亦天下之规范也”,这里就是指反面故事中的天下之规范了,一定要理解这个“天下”是什么概念。
我们常听的有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一个对偶的修饰文法,普天之下,就是普天下(凡是天下,“之”是句中助词无实义,下句的率土之滨,就是率土滨(凡是有水土。
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
现在能理解天下的意思了!在明亡以前,“天下”就是我们能征服的所有地方,包括直辖领地,各都司,宣抚司,宣慰司,藩属国……
他们都要遵循一个秩序,那就是天下只有一个皇帝,所有人都要臣服,藩属国必须要中国的册封,用中国历法。
这个秩序在明末被打破了,我们后面看看批语为什么在此说天下之规范。
甲戌:凤姐用彩明,因自识字不多,且彩明系未冠之童。
甲戌:写凤姐之珍贵,写凤姐之英气,写凤姐之声势,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
这里批语也给了评论,协理宁国府一段,可以说是特为王熙凤立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各个方面。
看原文从旁人角度来看她: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了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
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庚辰侧批:此是都总管的话头。
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众人都道:“有理。”
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理整理,庚辰侧批:伏线在二十板之误差妇人。都忒不像了。”
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甲戌眉批:宁府如此大家,阿凤如此身份,岂有使贴身丫头与家里男人答话交事之理呢?此作者忽略之处。
庚辰眉批:彩明系未冠小童,阿凤便于出入使令者。老兄并未前后看明,是男是女,乱加批驳。可笑。
庚辰眉批:且明写阿凤不识字之故。壬午春。
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甲戌侧批:已有成见。
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上面这段主要通过外人的视角,写了东府里对王熙凤的敬畏之心,并借他们之口说了阿凤执法严苛。
另外还写了她不识字,因为开头她隐射的魏忠贤是文盲,另外明末的武将也有些是不识字的,但是在后文中,她隐射的人中有文官掌兵者,所以后文中她又是识字的。
后文写到: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甲戌侧批:传神之笔。
这段描写是十分明显的军中点卯,官衙官员查点到班人数。因在卯时进行,故称点卯。
把将军点卯写成凤姐分派家务,还能写的如此精彩,不愧为四大名著之首。
再看一段:
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甲戌侧批:先站地步。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
甲戌侧批:此话听熟了。一叹!
蒙侧批:“不要说”,“原是这样的话”,破尽痼弊根底。
如今可要依着我行,甲戌侧批:婉转得妙!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庚辰侧批:量才而用之意。
我们看着王熙凤点卯,如果脑海里呈现的都是古代大将点卯,分派军务,强调军纪。那就是真的看懂反面故事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