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才高志远是探春  红楼成书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顾炎武与慧明拜谒过明孝陵之后,返回神烈山,即是后来的钟山。二人坐在钟山南麓,谈论未来。

    慧明问:“先生此后欲与何往?”

    “吾本打算往南去联络明军,为恢复汉家江山出一份绵薄之力,如今与你师徒总论时事,已明白我大明实是气数已尽。”

    远望一会儿,他继续道:“不过明虽去,中华却不能亡。当年太祖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不世之基业,方有我中华东西南北万里之疆域,四海之内,无不臣服。”

    “今天我只看看绍宗隆武皇帝,你是如何写来。”

    慧明为他翻找,一边解说:“先生稍等片刻,这绍宗是我大明后三位皇帝中,最有才干,也最有抱负的。”

    说着,他指着探春的出场描写道:“书中写他是宝玉之妹,形容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

    顾炎武赞同道:“确实,实写相貌!”

    “弘光帝去后,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唐王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他虽是一位英明之主,却一直为郑氏家族所架空,无力改变局势。”

    慧明一边介绍,一边翻找探春所在的回目,“郑芝龙是福建南安人,所以书中虚设了一个南安太妃,以和亲之名接探春远嫁。”

    “南安!当年绍宗招我入朝为官,我方到南安时,便闻噩耗传来,闻之悲乎!”

    慧明看了看他,沉声道:“是悲,石头记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接着他又道:“当年在河南还未袭唐王时,便已是历经磨难。”

    当年朱聿键还小时,他的祖父老唐王朱硕熿惑在嬖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朱聿键之父,当时的唐王世子朱器墭。于是,他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十二岁。

    幸亏暗中有个小官张书堂帮忙送些糙米饭,在囚房中,朱聿键父子苟活了十六年。身处牢笼,朱聿键埋头苦读,钻研儒学典籍,没有浪费光阴。

    朱聿键的父亲气息奄奄,在快要熬出头时,却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在崇祯二年毒死。

    老唐王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世子,还想取消了朱聿键的世子地位。

    结果,地方官员陈奇瑜吊唁唐世子时,警告老唐王说,世子死因不明,贸然改变世袭人选,说不定朝廷日后会怪罪。

    老唐王害怕日法追究,赶忙立朱聿键为“世孙”。同年老唐王也去世。

    崇祯五年,朱聿键继为唐王,封地南阳。崇祯帝赐其皇明祖训、大明会典、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纲目、忠孝经等书。

    朱聿键在王府内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

    简略说明了唐王的出生,慧明便解说道:“唐翻即位时,因依据伦序,并非到他,而是远在桂林的桂王,所以书中他是庶出。唐王受到祖父的伤害,所以书中把他的生母设定的不堪了些,他也不亲生母。”

    顾炎武道:“确实隆武帝虽为英明之主,却一直为郑氏家族集团所架空。以郑芝龙、郑鸿逵、郑芝豹、郑影为首的郑氏家族,才是隆武朝廷的掌权者。”

    “正是,前日已经说过的王熙凤才是真的管家人,弘光朝廷覆亡之后贾府其实已经没多少武力了,所以书中设定的是王熙凤病了,才有探春来管家。”

    在唐王登位之时,原本降清的明朝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重新举起义旗,与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推举鲁王朱以海为“监国”。

    鲁王政权仍旧沿用“弘光”年号,此时,他们并不知道隆武政权在福建成立的消息。两个朱明同姓政权产生龌龊,最后竟闹出互杀来使的事情。自此唐鲁之争,一直不断,直到如今还有影响。

    “此段事情原不好隐喻,后几位师傅寻思了几日,才想到二人放风筝的方法。原想的是探春放的是一只凤凰风筝,不曾想天上又出现了一只凤凰风筝,两只风筝搅在了一起。

    最后又来了一个大风筝,也绞了过来,最后三只风筝的线,都被绞断了,两只风筝不知飞去了哪里。”

    顾炎武听了,摇头叹息:“用这种隐喻,真是哀哉,连个史书都不能修了,我华夏竟沦落至此。”

    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因清军已攻入仙霞关,闻讯,出延平,又想取道汀州去江西。

    如此危难紧急关头,酷嗜读书的隆武帝仍然“载书十车以行”,这更拖慢了诸人的西行的速度。

    “因此,书中探春的丫鬟名为侍书,以此提醒人们联想到隆武皇帝嗜书如命的性子。”

    顾炎武听了,沉默不语。

    “隆武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行到汀州,在汀州城外关帝庙时曾被清军追上,周之藩谎称自己是隆武帝,掩护皇帝皇后逃走,自己则舍身战斗。

    其手杀数十人,最后脑后中箭,坠马被杀。清军继续追杀隆武帝,将军熊纬督二十余人格斗,最后喉咙中箭而死。隆武帝后则在逃入汀州府堂后被俘,他立志不食清军一粒粟,绝食而死。”

    说完,二人都心情沉重,慧明刚找到一处写探春的,双手递给炎武道:“此处有一段,请先生阅读。”

    炎武接过,看写的是: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

    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

    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

    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厉换蚨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

    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

    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