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自己又不受朱由崧待见。
他以江北不能没有重臣督师为由,“自请督师淮扬”,主动离开权利斗争中心。
当时江北有四镇,弘光朝廷决定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凤陽、寿州地区;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靖南伯黄得功加封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一带。
再加宁南伯左良玉,方国安,郑芝龙等其他各军,当时明朝纸面上还有不少军队。
当时北方有大顺和大清两股势力,采用何种策略成为了弘光朝廷的第一要务。
但是在弘光立国的一年时间里,特别是在其前期,朝廷上下几乎全都沉浸在借用满洲贵族兵力扫灭“流寇”的美梦中,可以说“联虏平寇”是弘光朝廷的基本国策。
史可法也是出此策略的阁部,他们还对北方的吴三桂加官进爵,对农民军方面则是势不两立。
史可法骨子里就对流寇有着阶级对立的偏见,从后来江北四镇的高杰之死可以看出来。
高杰北上出征准备进攻大顺,结果不知情的情况下,意外被已经投降清的许定国诱杀。
他手下的三万将士群龙无首,高杰的夫人请史可法收高杰的儿子为义子,继续统领大军。可惜史可法觉得他们是流寇出生,心中有洁癖的他不想沾染污点,坚决不同意。
后来清军南下时,高杰手下的军队都投降清军了,史可法也战死扬州,后人将他的衣冠,葬在扬州的梅花岭。
清军在扬州屠城十日,随后南下,从瓜州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弘光朝廷灭亡。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