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华夏电影论坛,由中影集团牵头在京举办。
论坛的主题是华夏电影生存现状以及如何更加蓬勃发展。
大会一共开启两天,邀请了一些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各大电影民营公司参加。
现场大概来了五六十名人,有不少的熟悉面孔。
他们分别在电影行业各个工种里做着不同程度的贡献。
有成名已久的大佬,也有小有成就的电影新锐。
江培安和一干导演坐在导演区域,看着台上不停发言的业内人士。
对于本次论坛的主题,许多人都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事实上,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在这几年里在不停的寻求新的方向。
2年初,院线制改革准备启动伊始。
如何做院线?如何建电影院?国内大部分的影视从业人员都不清楚。
去美国考察回来,每个人都拿到一本厚厚的书。
书中论证了在美国一座城市,人口密度、文化程度、聚集度、人均收入达到怎样的水平时,建电影院能5年内收回成本。
而华夏正好赶上了电影加速度阶段,3年内全部收回成本。
所谓院线制就是不同的影院,跨区域、组合、放开的体系。
网格化的密度,规模化的力度,谁有本事谁去建,这个改革尤为重要。
电影发行领域开始向民营公司松动。
院线制改革则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垄断发行体制,为市场带来活力。
随后制片业改革启动,一系列降低门槛的措施提出,为华夏电影的供给端提供了活力土壤。
所谓改革方向清晰,就是坚定的走电影产业化发展道路。
没有人说电影不应该是产业了。
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工业,在国际上也是产业。
要想跟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必须是产业对产业的对话,否则谈何电影的国际竞争力?
“同志们啊,我们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期,一部电影放两场、三个人看。
去年华夏电影年票房大概在9个亿左右,观众人次75多万左右。
有效银幕3块左右,我们加‘左右’两字,是因为很难统计。
有很多影院白天卖羊毛衫,晚上放电影……”
台上,一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正在发表讲话。
又是一个大佬。
江培安坐在台下看着正在发言的男人,任中仑。
这位是未来的上影集团的掌舵人。
在位期间出品了《天狗》《246》《三峡好人》《亮剑》《爱情公寓》等后世知名影视剧。
……
听着台上大佬们的侃侃而谈,江培安心里很是感慨。
记得后世218年左右,电影行业形势一片大好。
当如火如荼的暑期档已接近尾声,仅8月1日——2日,华夏电影票房就超过5亿。
这个数字是21年全年票房的6倍多,而这一年是华夏电影体制改革启动的元年。
站在后世的角度看今天,相比于社会、经济的其他领域,电影改革史并不长。
但改革带动发展,发展证明改革。
种种发展成就足以印证,启动时间虽不长的华夏电影改革行之有效。
华夏电影产业从无到有、从凋零到振兴。
华夏电影市场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华夏有了向着“建设电影强国”宏伟目标奋进的底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第一天的会议正式结束,江培安和几位业内大佬打了声招呼后便朝着会场外走去。
“培安。”
后面有人喊,江培安回头看去,只见韩山平带着一干人等走了过来。
在韩山平身旁还跟着一个“年轻人”。
江培安瞅了一眼,立刻就有了印象。
“培安,我给你介绍一下,陆钏。
他可是陆天名老爷子家的公子,也是一个极为优秀的青年电影人。”
韩山平来到江培安身旁,指着身旁的“年轻人”给江培安介绍道。
“幸会。”
江培安笑着伸出手,笑着道。
陆钏瞥了江培安的手,伸手扶了扶眼镜,道:
“你好江导,我看过你的《飓风营救》。
个人感觉剧情上有些地方偏生硬,还需要再润色一番。”
颇有学者气息的陆钏点评了一下江培安的电影。
脸上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他是北电导演专业的研究生毕业。
江培安不着痕迹的收回空中的手,心里却暗骂。
什么玩意。
后世大部分的人关于陆钏的评价,大概是有时候爱得瑟,爱吹点牛皮。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