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出所料,十二名院士包括在场所有人全都一脸震惊。
他们甚至怀疑自己听差了,确定是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赵阳同志,你确定是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欧伟华还没回过神,来自哈军工的齐子明院士神色凝重的抢先问道。
他们哈军工现如今同样在上马第二代计算机。
说起来,他们研发的441B计算机,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而他们在六零年组建的计算机专业第一个学员班。
也是我国最顶尖的计算机研发团队。
次梯队才是欧伟华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赵阳正色道:“没错,我可以肯定的回答诸位院士,就是第四代计算机!”
“那计算机在你车上?快,快派人带进来,赵阳同志,不是我说你,这么重要的产品...”
欧伟华总算回过神了,特别激动,并带着丝焦急。
如果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需要大半个房间来容纳。
那么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得有一台冰箱加一张办公桌的体积。
而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按照计算机领域世界最前沿的理论概念设想,它将比一张凳子还小,并容易携带。
赵阳也不磨叽,直接跟不远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招招手,然后在他耳边嘀咕了一番。
随后,也不大会,众人便见几人抬着两箱物件走了进来。
“这里边装的是显示器,这里边是主机和键盘鼠标,稍等,容我拆开组装起来。”
见赵阳开始拆箱组装计算机,此刻十二位院士也坐不住了,
关键他们的第二代都还没搞出来,结果赵阳把第四代都呈现在眼前,能不激动吗?
于是十二位院士纷纷起身,把赵阳以及他的计算机围成了一圈。
“这么小的计算机!我的天,你到底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这肯定采用的是集成半导体存储器吧?”
“光刻机,我懂了,我明白了,光刻工艺!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竟然真的和电容电阻集成在微芯片上,从而制造完整的电路,我们的路线是对的,对的,上头要对我们加大支持!”
“....”
赵阳的组装行为被迫停止了。
就在他刚拆开木箱的盖子,里头计算机就被十二位院士一窝涌的上手,场面一度极为混乱。
大家各看各的,而主机和显示器里头的所有零部件对他们来说,都是毕生追求的结晶。
其中,那集成电路主板和Cpu芯片最受关注。
哈军工和辽河晶体管厂以及计算所三个单位的院士全都抢着上手观摩。
那目光,那神态,就差狠狠的把嘴亲到主板上去。
过了一会。
混乱的场面还是郭院士和四名副院长出面喊停。
他们大嗓子吆喝了许久才让十二位激动的无以复加的院士逐渐平息下来。
“各位院士,你们的问题我一下回答不了,一个个来,不要急,让我先把机子装回去,然后通上电演示给你们看。”
赵阳等场面安静,说着开始再次动手。
而这次众院士格外集中注意力看着他一举一动,并死死的记在脑子里,生怕漏了哪个细节。
安静的场面一直到赵阳组装好机子,并接上线路通电,然后按下电源键,滴了一声!
霎时间,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显示器的画面上。
只见原本漆黑的屏幕逐渐浮现出一条五爪金龙在中间。
而下边还带着中文简体字,写着:潜龙1.0系统。
“这是我自个编写的操作系统,虽说不是很完美,但对于当下这个时代来说,应对任何事情都够用了。”
赵阳简单的介绍了一句。
自然,这话引发了欧伟华所长的好奇。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按捺住好奇心,打算等会抽时间再提问。
很快,只是两分钟左右,进系统的画面就为之一变。
而再次出现的画面便是一张极简的桌面,上面只有寥寥几个软件。
除了我的文档、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浏览器等这些自带的。
还有两个软件,一个是编程软件,一个是操作数控机床的软件。
“大家请看。”赵阳侧开身位,接着说道:“这是我这台计算机的系统操作界面,除了自带管理这台计算机的软件,这两个软件,其中这个是编程软件,供我开发针对特殊情况应用的软件。”
赵阳手指着屏幕:“而这个名为升龙的软件,就是我这台计算机结合数控机床,从而能够进行全自动生产并加工的指令下达软件。”
说罢,赵阳点开这个软件,只见软件跳开后,浮现出升龙程序的操作界面。
风格属于九十年代电脑的那种复古极简风,看着都感觉卡的那种。
紧接着,赵阳对这款程序做了简单的说明。
他并未详细展开,毕竟这次考核所面对的是计算机领域和半导体领域的院士,而非工程院士。
“下面,我来重点讲述一下这台计算机的本身!”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