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异族,马上便换了副面孔,成为替新主打旧主的急先锋,这种情况历史上多多。
不说宋时的吕文焕,就是与祖大寿同时的吴三桂及洪承畴一流莫不如此。
然而,自祖大寿降清后,他的政治和历史生命就此结束了。
他远离了历史舞台,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应该是他自觉愧对大明,而不耻为建奴效命的表现吧。
如果当时他如袁应泰一样,把剑一横向天笑而杀身成仁,那后世对他的评价当是另一番光景,必是大大地忠臣一枚。
但城中的兵卒和满城的百姓是怎样的后果,那变数就大了。
所以后世对他的投降,应该放在当时的处境中来考量。
就建奴来说,对他这样的反复之人应该是恨之入骨才是,但考虑到收买人心以显宽宏,并未对他秋后算账。
三国之张绣也是降而复叛,叛又复降之人,想当年,曹操为了一夜的欢娱,不仅他最喜欢的大儿子曹昂战死,爱将典韦也一命归西。
要说这曹操也是将这张绣恨得来咬牙,但还是接受了张绣的再次投降,这同建奴对祖大寿的态度应该是同出一理吧。
然而怎么说他也是个很复杂之人,《明史》不给他立传,《清史稿》将他放进“贰臣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祖大寿的确是个里外不是人的角色,既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建奴。
这也是他虽然是汉奸,然而在后世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这也是后人对他无奈的一种理解吧。
最后再说一个题外话,祖大寿在病死后葬于北京清河永泰村,离现在的奥运村不远。
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要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
他们最终选择了祖大寿,于是,祖大寿墓在被掘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的这家博物馆。
祖大寿一生征战,褒贬不一,盖棺难定,也许是他对这些争议可能也听烦了,不想听了。
于是漂洋过海,“定居”加拿大,不知老天这样的安排祖大寿是怎样地心情。
猜想他心中肯定很是不爽,一代豪杰死后还得不到宁静,而在异国他乡被一群说着他听不懂话的人观赏。
……
锦州城位于小凌河北岸,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使曹凤对元永乐旧县城进行改造,时周长五里,里土外砖。
明成化十二年,都指挥王锴扩展城墙,时周长六里多,城墙四角又砌四台。
明弘治十七年,锦州城参将胡忠再次扩建城池,修建后的城池有若盘子一般圆形,故锦州城又被称为盘城。
时锦州周七里五百余步,又有护城河,城墙高近十米。
南面城墙外,还有一小段城墙,在城的四面,还建二层重楼式城楼。
同时锦州东面,西面,北面,皆设有关厢小城。
弘治年锦州城完善后,一直到崇祯末年,大体布局不。
不过由于大明和建奴大战,锦州处于前沿,多次经历战火,城墙屡毁屡修,己经充满战火的硝烟轨迹。
此时锦州城再次面临战火,放眼城池外的东面,西面,北面,到处都是建奴在挖壕沟。
历史上建奴始终无法攻破锦州,除了锦州城墙坚固外,和祖家兵多将广又善于守城有一定关系。
祖大寿麾下兄弟子侄达到十几人,官职上至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将军。
一家几十武将同心协力,麾下两万关宁军又忠于他们,再利用犀利大炮誓死守城,锦州绝对固若金汤。
祖大寿安排好锦州布防才返回用早餐,刚用完早餐,管家进来通报: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
祖大寿以为又是皇太极派人劝降,立即说道:
“不见!”
管家答应一声,转身出去,很快又进来说道:
“老爷,他们说有紧急军情,一定要面见您!”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老爷,他们说有紧急军情,一定要面见您!”
祖大寿一愣:
“紧急军情?不是建奴派来的?”
管家急忙低声说道:
“老爷,应该不是建奴,听口音好像是关内的!”
“让他们在客厅等候,本帅马上就去!”
“是!”
听到来人是关内口音,祖大寿猜到应该是京师来人,他立即更衣赶往会客厅。
当祖大寿进入会客厅时,立即看到有两个商人打扮的年轻人坐在那里喝茶。
看到祖大寿进来,二人放下茶杯站起身来,对祖大寿拱拱手。
祖大寿微微一笑:
“二位请坐,不知找在下何事?”
二人并未落座,他们各自拿出一块锦衣卫腰牌道:
“将军,我们乃是驻锦州锦衣卫,今日前来传神武皇帝口谕!”
听到来人竟然是锦衣卫,并且传神武皇帝口谕,祖大寿大吃一惊,急忙躬身道:
“臣,祖大寿接陛下口谕!”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