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7章 与僧论法  全能大画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顾为经问的是另外一种看懂看不懂——
    
    “就算它真的有灵性,有禅机。嗯,抱歉,我不知道这种说法会不会冒犯到您,但我对曹轩老先生有一些了解,固然他是国际上一名很有名的佛学信众,可是……我不得不指出,没准同样是佛,他心中对佛家的理解和您心中对佛家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无论好坏,无论高下,可差异应该就是差异。”顾为经用探究的语气询问道。
    
    佛教有大乘、小乘,南传,汉传,藏传等一系列的差异。
    
    唐代以前,小乘佛教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问唐僧说“你说的是‘小乘佛法’,可知‘大乘佛法’否?”
    
    三藏法师于是就发下宏愿,愿将大乘佛法带入中土大唐,度世间一切苦。
    
    于是才有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大乘佛教讲究“度人”。
    
    普度众生,教化世人,众生皆成佛,得大解脱。
    
    而小乘佛教则讲究“度己”。
    
    强调个人的解脱和涅槃,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开悟。在佛法理论中,僧侣应该秉持严格的戒律,最终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感觉有点类似于修仙里,修出神功盖世,得道飞升的感觉。
    
    如今东夏的寺院讲的大多都是大乘佛法。
    
    而泰国的寺院,讲的绝大多数都是小乘佛法。
    
    缅甸会有一些其他的分支,但整体上和泰国一样,都是以小乘佛教为主。
    
    佛教的大、小乘。
    
    比拟到艺术里。
    
    比较类似于东夏的传统国画,缅甸越南等地的传统绢画,日本的浮士绘和大和绘的差别。
    
    它们整体的气质上同源同流。
    
    可作画细节和表达线条色彩的方式,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出现了诸多的区别。
    
    佛法的区别除了出现在教法经典,修行方式以及对“佛”的看法不同。
    
    它们所延伸出的艺术表达,实际上也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美术体系。
    
    都是佛教造像艺术。
    
    但游人走近泰国的寺院和走近东夏的寺院,就能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他们走进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环境。
    
    顾为经知道,其中细致深奥的文章,能讲出好几本书出去。
    
    他也了解的并非很详细。
    
    顾为经只是在美术史的课程上简单的学过。
    
    小乘佛教更加注重于对塑像,侧重于对佛陀精确地按照佛像仪轨造像,侧重于表现繁复,色彩艳丽的装饰美。
    
    而大乘佛教则侧重于那种含蓄、空灵、疏淡的艺术审美待征。
    
    键陀罗造型艺术,则正好介于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法转变的过度之间。
    
    最简单的说法。
    
    缅甸泰国,比起壁画,其实在塑像艺术上下的功夫可能更多,寺院吸引游客前来的更多的是金光璀璨的宝塔和雕塑。
    
    而东夏从唐代开始,宗教壁画就发展的极尽华美精巧。
    
    《摩诘手记》的主人王维,就是历史记载的佛教绘画和诗哥大师,被世人称之为“诗佛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