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3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四百一十三章:勿谓言之不预也!
    是打是和,嬴渊还未想好。
    不过,霍光那边接到消息之后,却是别有所思。
    “陛下,不让我去上京,反而还叮嘱我,将该做的事情做好。”
    “那什么是该做的事情呢?”
    霍光猜想,肯定是和谈一事,但这还需要特殊叮嘱吗?
    难道,是陛下另有所指,想让我在和谈之事上,展现出我大秦的强势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
    霍光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许多。
    他有了十足信心,清楚而又明白的,知道这场和谈,该如何进行。
    在他还未来到燕国疆域时。
    便有人将秦国派遣使者前来求和之事,告知李世民。
    后者听到以后,不由得大笑道:“秦国明显是已经惧了朕,惧了我大燕!”
    “他们越是怕,朕就越是要打!”
    “传令,告诉李靖,让他加速行军,务必要在半月之内,攻破晋土边关!”
    话音刚落,便有人去传皇帝口谕。
    与此同时,房玄龄心怀忧虑道:“陛下,秦国前来求和,我等应该要与之谈一谈。”
    “若是不谈就打,只怕在天下人中的风评,会有些不好。”
    风评?
    李世民冷笑道:“你以为,朕在列国百姓的心里,风评会好?”
    “大争之世,只有强,才是硬道理,什么风评不风评,对朕来说,都不重要。”
    这话让房玄龄一愣,他旋即觉得是自己表达错了意思。
    是啊,李二在天下百姓心里的风评必然不好。
    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时不止是战争。
    “陛下,臣建议,应该与秦国,边谈边打。”
    房玄龄只好退而求其次。
    李世民问道:“为何非要与秦相谈?”
    房玄龄作揖道:“给秦以希望,只有这样,秦才不会急于用兵。”
    “如此,便能给李靖将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攻打更多的土地。”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既然要谈,那就由你代表我大燕去谈。”.
    “记住,秦国若不主动让出晋土半壁江山并奉上至少六千万两白银,朕绝不撤兵!”
    这是他的底线,堪称狮子大开口。
    房玄龄也没再说什么。
    因为就连他都以为,秦国是畏惧了燕国,才会选择来求和。
    两国商谈的地点,就定在了与晋土边关相距不远的‘淮城’。
    此地算是燕国边城了。
    太初四年,十二月下旬。
    以霍光为首的秦国使臣与房玄龄为首的燕国谈判代表,正式在淮城碰面。
    而与此同时,李靖也率领大军,冒着大雪,囤兵于晋土镇北关外。
    曾经,李牧就死于这座城。
    此刻,固守镇北关的,正是猛将典韦。
    他虽然在带兵打仗的技术上,不如霍去病、岳飞等人。
    但是,守一个小小的城关,倒是绰绰有余了。
    而且,天时对他有利,接连几日的大雪,让城墙表面无比光滑。
    根本就架不住登城梯。
    也正因此,李靖没有急于进攻。
    而李世民也是马上皇帝,熟读兵书,他当然知道,李靖现在遇到了麻烦。
    半个月之内,不可能拿下镇北关,于是,他便让李靖待时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刻。
    淮城内。
    霍光与房玄龄二人所带官吏,正在进行第一次友好商谈。
    嗯...
    双方都体现出了该有的大国雅量。
    要不是很克制,估计这会儿都已经闹出人命了。
    而霍光与房玄龄,却并未参与这次会谈。
    直到晚宴时,他们二人才现身。
    初次会面,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是,二人并未针锋相对,反而像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在一起寒暄起来。
    霍光端起一杯酒,主动走向房玄龄,笑道:
    “大燕有两位谋臣,在世上有着房谋杜断之称,今日得见房谋,实乃三生有幸。”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