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7章 华尔街,没有慈善家  我的19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立马成为了全场焦点。
    白天环境比较嘈杂,不方便凑上来混个脸熟,但这会儿空间比较私密,很多人都端着酒杯上来与徐良结交。
    tcFA的轮值会长汤晓东则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不停地介绍凑到徐良跟前的人。
    “这位是前沿基金cEo黎彦修,管理2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跟徐总您一样,也是咱们华人中的金融翘楚。”
    黎彦修五十岁左右,梳着三七头,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像一位大学教授。
    顺着汤晓东的介绍,黎彦修笑着与徐良握手。
    “在徐总面前,我可不敢居翘楚二字。徐总才是咱们华人之光,打破了很多华尔街对我们华人的偏见。”
    与徐良一番商业互夸之后,黎彦修便笑着离开了。
    接着,汤晓东又为徐良介绍了几位在华尔街混的还不错的华人。
    着名共同基金公司奥本海默14个核心管理者之一,管理基金曾获得过美国评级第一的李山泉。
    拉扎德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合伙人邓琨。
    这位曾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全球十大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全球性基金在全世界数百只同类基金中连续三年位列收益率第一。
    接触一圈下来,徐良发现华人在美国主流金融界混的也不怎么样。
    在投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领域,几乎全都是打工仔。
    就只有创办前沿基金的黎彦修一个稍微有点体量的创业者,或者说老板嘛。
    至于吴建民、孙启诚这些银行家,都是移民二代、三代了。
    而且全都来自于港台地区。
    与汤晓东、黎彦彦等大陆来的华人、华侨不是一个圈子,出席白天的会议就算给面子了,没来参加晚上的酒会。
    这也是美国华人社会的真实写照了,四分五裂,小圈子无数。
    逗留一番后,徐良和楚刚、林君瑞离开了酒会现场,来到了曼哈顿的一家高端中餐馆——齐鲁盛宴。
    光听店名,就知道几位银行家是用了心的,特地迎合徐良口味。
    包厢内,一群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坐着,桌上摆满了九转大肠、一品豆腐、葱烧海参等齐鲁名菜。
    徐良吃着感觉还不错,不是那种阉割过的中餐。
    几位银行家就有点无从下口的感觉了,只夹面前几道比较清淡的菜肴。
    “徐总,还合你口味吧?
    我打听过,这家店的鲁菜大厨是从京城请来的,还是你们齐鲁人。”
    徐良微笑道。
    “吴总有心了,口味很不错。”
    “您满意就好,吃菜,吃菜。”一群人笑吟吟的招呼道。
    等酒过三巡,吴建民终于进入了正题。
    “徐总,你觉得美国银行业会再次爆发风险吗?”
    徐良笑呵呵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各位心里应该都有一个答案,次级贷款的真实情况,各位应该比我这个外行更清楚。”
    “徐总,你谦虚了。”
    说话的是国泰银行的cEo郑家发,一个六十来岁的清瘦小老头。
    这位银行家居然还是杨振宁的弟子,并且还是应用物理博士,曾经的梦想是获得诺贝尔奖,后来杨振宁说他没有天赋,就只好回家继承父亲投资担任股东的国泰银行了。
    国泰银行被郑家发经营的不错,十几年前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总资产60多亿美元,在美国有近40家分行,实力比华美银行稍弱。
    2004年清华大学设立了“杨振宁讲座基金”,基金第一个捐赠人就是郑家发,捐赠了100万美元。
    同时郑家发还在洛杉矶设立了奖学金,每年奖励六名到南加州地区留学的优秀华夏留学生5000美元。
    郑家发叹道:“我们其实还好,在cdo上面的投资不多,即使价值全部清零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吃人嘴短,徐良没有白嫖的习惯。
    “那就好,在我看来,cdo的风险最好早点出清,现在痛远比以后痛要损失小。”
    “感谢徐总今天这番善意的建议了,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
    国宝银行的孙启诚笑着说道,这老头比郑家发年纪很大,已经72岁了,仍然奋斗在工作第一线。
    或许因为是出生在华夏的缘故,这老头对华夏还是有感情的,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还曾写信给铁相献计献策。
    吴建民点头附和:“没错,说到底咱们都是炎黄子孙,华人在美国打拼很是不易,理应团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吃完饭,又与几位华人银行家交谈了一番后,徐良带着楚刚、林君瑞告辞离开了。
    ——
    次日。
    楚刚在tcFA的主题演讲登上了几家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
    “私募巨头汉华坚定看空后市,认为次贷的风险仍在扩散,并推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