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3章大举扩展南亚市场  狂野北美184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年末

    该岛上的枪声渐渐平息,苏门达腊兵团彻底掌控了该岛的局势,意味着这场新殖民战争也进入了尾声。

    早在8月上旬

    加里曼丹兵团集结重兵,经过长达10余天的战斗,彻底歼灭了荷军汇聚在桑皮特和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亚一线的三万余军队,提前掌控了加里曼丹岛局势。

    远征兵团刻意封锁消息,位于爪哇岛巴达维亚(雅加达)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直到11月下旬才得到上述战败消息,这引起了当地荷兰殖民者地震般的恐慌情绪。

    虽然早有各种不祥的猜测,但是当消息被证实后,悲观的情绪和巨大的恐惧迅速蔓延开来,仿佛末日一般。

    且不管爪哇岛上哀声一片,帝国军团新占领的苏门达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已经开始了翻天覆地般的殖民改造……

    苏门达腊岛经历长达25年的战争和半年多唐荷战争,当地总人口已经从370余万剧减到一半多,即不足200万。

    苏门答腊军团掌控全面局势后,立马开始从城填贫民区大举征募土著青壮年,直接投入苦役营中,开始对该岛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营造。

    所谓的大局征募土著青壮年,方法粗暴而简单。

    就是军队直接封锁城镇边缘贫民区各出入口,然后派遣士兵进入一队队的抓人,反抗者当场予以格毙。

    这种军事行动,一举清空当地贫民区的青壮年男性土著居民。

    拉走了每个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剩下的老幼妇孺如何生存下去,那就不是军队该考虑的问题了。

    当华人移民大举进入的时候,当地土著妇女为了生活所迫,只要给一个饼子就愿意跟着走,从而形成了新的家庭。

    军方雷厉风行的行动,彻底消灭了当地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当数10万土著青壮年被投入苦役营中,就意味着数10万当地土著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也意味着没人再去抢劫,盗窃或行凶杀人,也没人再拿起武器去反抗。

    这些动乱的源头,全都在苦役营中。

    持续25年的亚齐战争悄无声息的被解决了,当地土著青壮年男性同样被编入苦役营中,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

    那些拿起枪就是反抗军战士,放下枪就是平民百姓的一套行不通了。

    财大气粗的大唐帝国殖民手段强硬,简单而粗暴,效果却极其显著,让其他的老牌殖民国家拍马也赶不及。

    在苏门答腊岛上,数10条公路大举兴建,各种干线和支线公路总里程长达2.3万余公里,同时建设的还有贯穿全岛的苏门答腊铁路线。

    数以千计的桥梁,几十座水坝和9个码头同时在新建中,每个月有数10艘移民船抵达,送来数万名华人新移民。

    苏门达腊岛原本就有35万余人的华人早期移民及其后代,他们亲眼见证了这座岛屿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坦而宽阔的公路浇筑上沥青硬化,道路两边种植了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前往各个城镇非常方便。

    农田水利设施修缮一新,一个个华人村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了岛屿各处,稻田果树和鸡鸭牛羊越来越多,生活肉眼可见的改善起来。

    各个城镇中的人口市场熙熙攘攘,很多当地的土著妇女自愿插上草标,年轻健康的女人很快被华人移民买走,价格低到令人发指。

    短短两三年时间

    数10万个华人新家庭建立起来,成为苏门达腊岛当地最基本的社会结构,一座座华人学校建立起来,社会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

    荷兰人三百年也无法解决的殖民问题,在实力强大的大唐帝国面前,一道道难题似乎迎刃而解。

    但这背后有多少血泪和心酸,有多少血腥的压榨和残酷的迫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至20世纪十年代末

    以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为主的东印度群岛帝国属地中,当地的华裔人口已经占据社会的9成以上,当地人民信仰的道教和佛教盛行,国语是官方第一大语言,英语是第二大语言。

    剩下的人口中,约有3.2%是白人及其后裔,马来土著及其后裔约占5.4%,还有不足0.7%的东南亚人和印度人。

    大唐帝国全面占领东印度群岛的苏门达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消息,传到欧洲已经是1899年初,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这个时候

    英国大举向南非增兵的行动已经不加掩饰,从各殖民地调往南非的军队超过10万人,针对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战争已迫在眉睫。

    欧洲在1899年发起了同情和声援布尔共和国的大规模运动,舆论界连篇累牍的报道,吸引了绝大多数欧洲人的目光。

    荷兰和比利时组建了众多的民间团体,征募捐款,发表文章,建立基金会,向德兰士瓦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强烈谴责英国以强凌弱的战争企图。

    来自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德兰士瓦,准备同布尔人并肩作战。

    在这一片动荡和纷纷扰扰中,来自东印度群岛荷兰战败的坏消息,除了在荷兰王国引起的巨大的震动以外,传导至欧洲各国引起的反响并不大。

    反应最强烈的只有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郊外的宫殿中接待荷兰王国代表团时,语气坚决的表示道;

    “唐国无耻的入侵战争行为,是对白人世界的又一次巨大损害,他们这样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以欧洲为主的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面对这个巨大威胁。”

    “英唐两国狼狈为奸,不惜损害他国利益以满足自身的殖民渴望,是当今国际秩序最大的毒瘤。”

    “可悲的是……欧洲无法团结在一起。”

    在沉重的战争威胁压力下,1899年初,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克鲁格告诉米尔纳;

    政府可以考虑把外侨得到德兰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