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1章 到底是夸朕还是骂朕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431章 到底是夸朕还是骂朕 
    上奏折的是新任礼部尚书刘克庄,下面还有一连窜人跟着,最显目的就是谢皇后的伯伯大理寺正谢采伯,叔叔户部郎中谢汇伯,还有临安府推官,她大哥谢奕昌。 
    刘克庄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写,大概的意思是,一定要吸取前朝的教训,早立太子,甚至他直接明示当年宋太祖不立太子,让弟弟太宗当了皇帝这件事。 
    这家伙也是胆挺大的,接着又说了宁宗当初没立太子,陛下你才有机会成为皇帝,我大宋现在蒸蒸日上,陛下功不可没。 
    所以这太子啊,一定得早立。 
    赵与芮看的一愣一愣,刘克庄到底是骂朕还是夸朕? 
    刘克庄这人赵与芮也比较了解他,醉心文学,早期都不想当官,后来理宗上位才肯复出。 
    赵与芮的科举打压了儒家经典,他一身所学也没处施展,这几年也不醉心写诗弄文了,因为现在大宋不流行。 
    他对当官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顶撞皇帝也不怕的,说话也大胆。 
    其实这立太子的事,这几年经常有大臣提出来,已经死掉葛洪,杨长孺在任上也提出来过。 
    赵与芮都说自己年轻,还早为由推了。 
    但这些大臣呢和赵与芮相处的很好,也没正式上奏折,都是私下和赵与芮提。 
    这刘克庄之前一直在外面做官的,现在刚回京师进入内阁,立刻直接以奏折方式提出来。 
    而且关键后面有一大群人跟风。 
    这群人里还有部分谢家的人。 
    这意思很明显了,想让皇帝立嫡。 
    通常古代立太子有说法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谢皇后的儿子赵禥才算是嫡,而贾玉华的儿子赵祺是长。 
    赵禥才九岁,谢家就迫不及待想立他为太子了。 
    这刘克庄很有才学,写了很多字,这会也没打印机,写这么多字也不容易。 
    赵与芮还是看的很仔细,很认真,这家伙引经据典,还说皇帝有个哥哥呢,你得早立太子才行。 
    赵与芮大哥赵与莒现在是挂了侯爵享受待遇,但只是浙江某个县的县令。 
    赵与莒县令都干了七八年了,干几年换个地方,赵与芮就没给他升过。 
    他哥哥的能力他知道,也就勉强能当个县令。 
    现在刘克庄胆子大,说不管他是不是县令,总是你哥哥,万一陛下伱身体不好,皇子们年幼,这谁当皇帝还不一定呢。 
    尼娘的,赵与芮看到这里心中不由暗骂,刘克庄是咒老子吗?老子能活八十多,九十多岁呢。 
    这些奏折按理都是内阁今天值守的人批看过的。 
    上面邓若水,程公许,黄震都有落款。 
    邓若水就比较圆滑,写了个已阅,一个字都没多写。 
    程公许也以才华出名,和刘克庄应该是关系不错,批了个:“乞睿断亟下明诏,正邦典,延社稷。”也就是同意刘克庄的说法,要早立太子,当然,程公许也没说要立谁,这个他肯定不敢参与,毕竟刚入内阁,不了解皇帝的心思。 
    黄震是赵与芮悉心培养的,他当然更不会参和,虽然年纪最小,可也容易被忽悠,他跟在邓若水后面,写了个已阅两个字。 
    这会黄震正在边上悄悄打量赵与芮。 
    只见赵与芮看着奏折,面无表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也猜不透赵与芮心里在想什么。 
    立太子重要吗? 
    当然重要。 
    赵与芮能不知道其中的关键。 
    但是早立太子,也有憋端,朝中很快容易形成太子党,一个不好,反而害了儿子们。 
    赵与芮想了想后,决定留中不发,没有回应。 
    刘克庄刚到内阁,赵与芮决定给他个面子,其实就是提醒他,你别再瞎折腾了。 
    但这些文臣可不讲这些,刘克庄见赵与芮没回应,也相当不爽。 
    第二日上朝。 
    大庆殿上人满为患,左右文武各自站成两堆。 
    赵与芮端坐在皇位上,看着满朝文武若有所思,突然又想改制了。 
    赵与芮登基后已经数次改制,上朝也改成每上六天休息一天,但他最近感觉朝上的官员还是太多。 
    唐朝时,在京的官员都要求上朝,到北宋时,规定六品以上需要上朝,后来又改成文官七品,武官五品要上朝,明朝时,六品以上要上朝,到清朝时,四品以上要上朝。 
    所以赵与芮认为,虽然满清鞑子很讨厌,但很多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包括他们对皇子的培养,在各朝各代都是处于领先水平,所以昏庸之君也少。 
    就在赵与芮若有所思之际,边上黄裳习惯性叫了起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