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3章 西班牙大厦  我的19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383章 西班牙大厦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华夏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永远涨下去。
    所以,为了应对未来的房地产低潮。
    在商业地产的开发上,我们要抓大放小。
    首先,泰华商业地产主要以一二线城市和部分强三线城市为主。
    强三线城市的标准是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他一开始想过以gdp为主。
    但gdp在不断发展,它是一个变量。
    而且变化很大。
    相比之下,城市人口虽然也是一个变量。
    但变化不像gdp那么大。
    “弱三线和四线城市,主打‘泰华广场’品牌。
    项目开发方面,联合当地政府,本地资本,以合作为主。
    我们输出‘泰华广场’品牌并负责管理,主打轻资产模式。”
    弱三线、四线,甚至是五线城市,房地产涨幅有限。
    没必要把宝贵的资金放到这里。
    “徐总,我们一点股权都不占吗?这样是不是太吃亏了?”
    徐良摆了摆手。
    “没必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浪费我们宝贵的资金。
    而且,现在看着是赚钱的项目,将来未必不会成为我们失血的创口。
    华夏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十年了,虽然还有上涨的空间,但弱三线和四线城市地产增值幅度不会太高,没必要纠结。
    好好打磨泰华商业的运营模式,吸引更多加盟商,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平才是正道。”
    看大老板决心已下,沙正刚也没再多说。
    “至于房地产,你随便拿地,没有限制。”
    房地产还有十年黄金期,现在正是大力发展的时候。
    沙志刚松了口气。
    泰华集团两年来没怎么拿地,就是为了现在。
    如果房地产再被限制,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
    “泰华文化就不讲了,按照你们既定的策略发展就好。”
    “泰华零售放弃以往通过大规模并购为主的扩张方式,以自建为主。
    加强对旗下所有业态的整合和优化,尤其是采购渠道的优化,提升营运水平和利润率。”
    华夏的零售行业,尤其是超市零售,再有个三四年就到顶了。
    通过多年来不断并购。
    泰华零售旗下,不计算便利店,各种大小店面数量加起来接近3000家。
    当然这三千家,大部分都在华夏,不到20%在东南亚和日韩。
    这样的数目,基本能覆盖国内所有大小城市。
    所以数量再多,意义不大了。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转型。
    ‘胖东来’那种模式,不适合庞大的泰华零售。
    勉强去学,最后也不过是永辉那样子,变成四不像。
    徐良能想到的就是不断提升物流供应链和超市的服务水平,以及最主要的用互联网来对冲互联网造成的损失。
    “‘客隆到家’现在有多少客户了?”
    “519万,月营收突破3.9亿华夏币,同比每月浮涨21.9%,发展前景很明朗。”
    徐良颔首后,“互联网对零售行业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强,泰华零售如果不想拱手让出零售状元的宝座。
    ‘客隆到家’是唯一的机会。”
    看他说的郑重,联想华夏这几年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的现状,沙正刚郑重道。
    “您放心,我们一直在扩大‘客隆到家’的配送队伍和服务体系,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徐良点了点头。
    后面富华公寓、链家地产、工业地产、物业管理等业务,徐良简单的交代了两句。
    这些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不用做什么大的调整。
    不过这次沙志刚来伦敦,除了向他请教泰华集团下一步发展战略外,最主要的就是泰华准备多年的伦敦‘巴特西电站改造项目’。
    早在05年的时候,沙志刚便看中了它。
    位于伦敦市中心繁华地段,濒临泰晤士河,超过42英亩,17万平米的超大面积,堪称伦敦绝版钻石项目。
    想要开发出来,至少需要4050亿英镑的巨额资金。
    当时正是华夏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徐良显然不打算拿出这么多钱追逐巴特西电站改造项目。
    从投入和产出计算,后者的回报远不如华夏。
    但现在不一样了。
    经过近六年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