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2章 迁都之争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刘克庄知道这是个大工程,恐怕要好几年。 
    果然,赵与芮这时道:“迁都事关重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即然决定迁都,咱们要好好准备,前期先通运河。” 
    赵与芮和朱棣的做法一样,即然要迁都,肯定要通运河,不然全国四面八方的货物粮食,怎么向京师汇合。 
    这就要和明朝一样开砸会通河。 
    其实后世明永乐朱棣要开会通河,主要是怕海运不安全。 
    这家伙拥有当时世上最强大的郑和水师,却害怕海运不安全,开通会通河,从而保证南北运河的贯通。 
    赵与芮是不担心海运的,他要开会通河,主要对南北运河确实有帮助。 
    赵与芮的大宋主要精力放在天津港口,他现场决定,将设天津府,在天津东的卫河边上到入海口修建重要港口。 
    然后扩展开通天津到通州,再到燕京的运河。 
    这样以后大宋可以从海上进行补给,比运河会更快更有效。 
    于是前期的工程就很明显,一是通会通河,二是修建天津港,通天津到通州,燕京的河运。 
    这两个工程估计得用二三十万民工,几年时间,起码要用几百万贯。 
    明朝朱棣开的会通河功能还是挺大的。 
    当时他们征调了三十多万民夫,很多工程当年就完成了,效率还是比较快。 
    开通之后,会通河航运能力大大提高,原先每年只能运几十万石粮的能力,一下子增加到几百万石,这让朱棣更加坚定了迁都的决心。
    赵与芮笑笑,问:“为何要迁往燕京。” 
    “这。”贾似道心想,总不能说那边风水好? 
    他犹豫了下,咬牙道:“燕京距离草原较近,陛下要对草原用兵,调拔方便,更示决心——” 
    他结结巴巴说了几句,赵与芮便道:“这是让天子守国门?” 
    贾似道先吓了一跳,然后发现赵与芮没有发怒和生气的模样,立刻狂喜道:“对对对,陛下圣明,这叫天子守国门,壮哉我大宋。” 
    赵与芮没再说什么,笑眯眯看了看他,不一会,赵与芮说自己有事先走,让他和皇子赵祺聊聊。 
    赵与芮前脚刚走,贾似道就跳起来,一把牵住赵祺的手,语重心长的和他说,祺儿啊,以后无论什么情况下,你都得支持你父皇迁都之事,而且一定要支持迁都燕京。 
    不料赵祺一脸奇怪:“为何要迁都?” 
    “..”贾似道。 
    “父皇向来节俭。”赵祺又道:“经常教导我们,把钱要用到刀刃上。” 
    “如今临安繁华似锦,各种设设施齐全,一旦迁都,耗费巨大,劳民伤财,朝廷和百姓都得受苦。” 
    赵祺说的好像有道理,但贾似道是目瞪口呆,你不能这么说啊,你管迁都要耗多少钱,你得迎合着你父皇。 
    他也不好明说,只是好声劝赵祺尽量要向父皇学习,跟着父皇的脚步走。 
    赵祺听没听懂不知道,反正好像很反对迁都。 
    第二天上朝,贾似道也混在人群中。 
    皇帝和以前一样,先坐在上面观看着,下面的大部份事都由内阁先处理。 
    大宋朝会上处理的都是小事,大事都由皇帝和内阁决定。 
    上朝的很多官员都是象征意义,所以也很少出现大伙争执,讨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半天的事。 
    内阁大臣们处理完一些小事后,突然有人出例,向皇帝跪下。 
    众人定睛看去,正是户部官员蔡模。 
    这家伙以前也是研究风水的,和提举太史局赖文俊关系不错。 
    蔡模站出来说了一堆话,大概的意思是,朝廷收回北方,是不是应该迁都。 
    还请皇帝下旨,准备迁都事宜。 
    蔡模说出来后,四周一片哗然,有人当场就骂,你以迁都容易,那要多少耗费? 
    贾似道想了想,赶紧也出例,说迁都有迁都的好,临安现在算大后方了,朝廷夺回北方,还占据漠北这么大地盘,现在从漠北传信回来要好久,不利于以后统治漠北。 
    他没说迁往哪,但有心人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是想迁往燕京,或山西,陕西一带。 
    而且肯定不是开封。 
    现场立刻就吵了起来,好久没吵的朝会又变的一片混乱,大家纷纷想说服对面。 
    赵与芮静静坐在上面听着,虽然觉得吵,但还是很有意思。 
    才听了一会,就发现下面分好几批。 
    大部份似乎赞成迁都,少部份不赞成,而迁都的人里,又分好几批。 
    希望回开封的最多,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