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2章 迁都之争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其他大臣有提意见的权利,但是有没有用,没人能保证。 
    众大臣羡慕的看向内阁成员。 
    这些人才是大宋中枢核心官员,有资格和皇帝议论国家大事。 
    朝会散后,按惯列,赵与芮召集内阁成员到后面垂拱殿议事。 
    等众人坐定,赵与芮也很直接:“来,举手。” 
    “同意迁都的先举手,不同意的先别举。” 
    众大臣先愣了下,然后看向魏了翁。 
    魏了翁也不客气,率先举手。 
    人群接着纷纷举手,十几名内阁中,最后有九人举手了。 
    刘克庄等几個人没举,显然不同意迁都。 
    “来,想迁往燕京的举手,不想迁往燕京的,先别举。”赵与芮又笑道。 
    魏了翁又再次举手。 
    这次有五个人跟着举手,加上魏了翁算六个。 
    想迁往燕京的不到内阁一半。 
    但在赵与芮眼里,已经算是占了多数。 
    “这么看来,想迁往燕京的还是占了多数。” 
    刘克庄长叹,欲言又止。 
    皇帝迁都之意明显,而且铁了心想迁到燕京。 
    刘克庄知道这是个大工程,恐怕要好几年。 
    果然,赵与芮这时道:“迁都事关重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即然决定迁都,咱们要好好准备,前期先通运河。” 
    赵与芮和朱棣的做法一样,即然要迁都,肯定要通运河,不然全国四面八方的货物粮食,怎么向京师汇合。 
    这就要和明朝一样开砸会通河。 
    其实后世明永乐朱棣要开会通河,主要是怕海运不安全。 
    这家伙拥有当时世上最强大的郑和水师,却害怕海运不安全,开通会通河,从而保证南北运河的贯通。 
    赵与芮是不担心海运的,他要开会通河,主要对南北运河确实有帮助。 
    赵与芮的大宋主要精力放在天津港口,他现场决定,将设天津府,在天津东的卫河边上到入海口修建重要港口。 
    然后扩展开通天津到通州,再到燕京的运河。 
    这样以后大宋可以从海上进行补给,比运河会更快更有效。 
    于是前期的工程就很明显,一是通会通河,二是修建天津港,通天津到通州,燕京的河运。 
    这两个工程估计得用二三十万民工,几年时间,起码要用几百万贯。 
    明朝朱棣开的会通河功能还是挺大的。 
    当时他们征调了三十多万民夫,很多工程当年就完成了,效率还是比较快。 
    开通之后,会通河航运能力大大提高,原先每年只能运几十万石粮的能力,一下子增加到几百万石,这让朱棣更加坚定了迁都的决心。
    赵与芮笑笑,问:“为何要迁往燕京。” 
    “这。”贾似道心想,总不能说那边风水好? 
    他犹豫了下,咬牙道:“燕京距离草原较近,陛下要对草原用兵,调拔方便,更示决心——” 
    他结结巴巴说了几句,赵与芮便道:“这是让天子守国门?” 
    贾似道先吓了一跳,然后发现赵与芮没有发怒和生气的模样,立刻狂喜道:“对对对,陛下圣明,这叫天子守国门,壮哉我大宋。” 
    赵与芮没再说什么,笑眯眯看了看他,不一会,赵与芮说自己有事先走,让他和皇子赵祺聊聊。 
    赵与芮前脚刚走,贾似道就跳起来,一把牵住赵祺的手,语重心长的和他说,祺儿啊,以后无论什么情况下,你都得支持你父皇迁都之事,而且一定要支持迁都燕京。 
    不料赵祺一脸奇怪:“为何要迁都?” 
    “..”贾似道。 
    “父皇向来节俭。”赵祺又道:“经常教导我们,把钱要用到刀刃上。” 
    “如今临安繁华似锦,各种设设施齐全,一旦迁都,耗费巨大,劳民伤财,朝廷和百姓都得受苦。” 
    赵祺说的好像有道理,但贾似道是目瞪口呆,你不能这么说啊,你管迁都要耗多少钱,你得迎合着你父皇。 
    他也不好明说,只是好声劝赵祺尽量要向父皇学习,跟着父皇的脚步走。 
    赵祺听没听懂不知道,反正好像很反对迁都。 
    第二天上朝,贾似道也混在人群中。 
    皇帝和以前一样,先坐在上面观看着,下面的大部份事都由内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