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商君,你带身份证了吗?  墨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公元前25年

    咸阳城太医署

    用过午餐后,秦王赢异派了车马来接吕不韦去议事。

    乌桓和嬴政下午安排去太医署体检。

    太医署设在章台宫附近的一所别院之中,周围一片柏林郁郁葱葱。

    因老秦王过世未出殡,太医署也和所有的官衙一样在匾额上挂着一条白布幡。

    除此之外,倒是一切从简。

    大门前打扫得非常洁净,一切陈设摆列井然有序。

    各处多有摆放一些盆栽植物,时值春夏之交,开着一些不知名的花。

    整个太医署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和花香味,闻着倒是让人心旷神怡。

    太医署也是按照三进分布。

    前面乃是公务大堂和一些宽大的房间,估计是一些授课、讲义和会议用的。

    第二进以园林的形式营造,中间散落着许多小阁堂,分别都有命名题额,应该是给不同的太医师看病办公之用。

    最后面一进则是药房、药圃和煎药房。因是太医署,长年都有一支百人队的宿卫轮班看护,进出人员也需登记入内。

    秦朝已经开始有身份证明了。

    商鞅变法时为了防止流民造成人口的流失,就发明了“照身帖”。

    “照身帖”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画像及籍贯、身高等信息。

    照身帖秦人都必须持有,如若没有便会被认定是黑户或是外籍非法逗留人士。

    而且商鞅还规定,外出远行者及夜宿旅店者必须出示本凭证,否则关口不可放行,旅店不得留客,违者严惩。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商鞅最终却死在了自己发明的“照身帖”上。

    原来商鞅变法期间,得罪了很多人。

    变法推行一年后,时为太子的嬴驷触犯新法。

    由于当时新法推行并不算顺利,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决定惩处太子嬴驷。

    后因嬴驷作为储君,不便施以刑罚,于是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施以黥刑。

    秦孝公去世后,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

    不满商鞅的贵族们便趁机在秦惠文王的耳边造谣说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便要对商鞅下手。

    商鞅得知此事慌忙出逃,一口气逃到边关后,商鞅见天色已晚,想在旅店借宿。

    谁知旅馆主人虽然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商君,但是因为商鞅未带照身帖,怎么也不同意他入住,还跟商鞅讲起了商鞅所颁发的新法以示警戒,说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住店不得,边关也不放行,商鞅便想出奔魏国,不想魏国因他曾使诈绑架公子昂也拒绝帮他。百般无奈之下,商鞅只好返回封地决定拼死一搏,率先发兵攻打了郑县,不久之后便战败身亡。

    秦惠文王又下令将商鞅尸体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全族也被诛灭殆尽。

    但秦惠王却并未废除商鞅变法新政。

    反而严格按照《商君书》执行商鞅之律。秦国因此得以富足强盛,而最大的功臣却身败名裂、烟消云散,真是可悲可泣、呜呼哀哉!

    想起商鞅的悲惨经历,乌桓又是感慨万千。

    他后世作为李桓时,也曾给人当过职业经理人。

    公司百废待兴,李桓着手一一改革,制定各项制度。

    却也是得罪“皇亲国戚”,最终只能愤愤而去,而公司继续按照改革成效执行。

    何其相似也,乌桓深感理解商鞅,不干嘛没成效,干嘛又得罪人。

    事实上,战国各国的强弱皆因变法。

    魏国率先用李悝、吴起变法,成为战国霸主,胖揍了其他六国近一百年。

    其中被揍最惨的就是秦国了。

    后来李悝、魏文侯相继去世,吴起被陷害,出奔楚国,魏国逐渐衰落。

    而吴起到了楚国,楚国开始变法,楚国就开始强大起来了。

    接下来秦孝公、齐威王开始变法,秦、齐两国开始崛起了。

    然后是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的变革,也变得强大起来。

    赵国也从此成为了秦国的一个主要对手。

    最后是燕昭王任用乐毅变法变强。

    但是,其中变法最彻底,执行最到位的是秦国。

    说到底,变法还得取决于国家领头人的态度和决心。

    乌桓的“照身帖”却不是竹制的。

    中午时分,刚刚上任的御史大夫已经让人紧急赶制了铜制的照身帖送过来了。

    这是一个铜制铭牌,上面刻有“中南君乌桓”字样,另有画像、籍贯等信息,最下面是御史大夫状的官印。普通百姓的照身帖是由各郡颁发,但是中央官员及郡级官员则一律由御史大夫登记管辖。

    嬴政的与乌桓又有不同,是由宗正司颁发。

    门监为乌桓他们登记的功夫,里头奔出一个中年医者。

    一边疾步急行一边嘶哑着声音喊道:

    “未知公子与中南君驾到,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乌桓与嬴政急忙迎上,恭谦行礼:

    “先生慢行,勿要伤着了。”

    “下官太医令夏无且,见过公子与中南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