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2章 王培安的质问  红楼襄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冯渊也不免俗,只不过他跟别人比起来,多少要从容那么一些。
    这次科考他选择了剑走偏锋,直白且激进的表达了对朝廷新政的支持,同时从庶民和朝廷大计两个方面,论述了朝廷推行新政的种种好处。
    答完最后一场考试后,冯渊便回到了住处等消息,他已经做好了落榜的准备。
    举子们考试完解脱了,但那些主副考官们可得忙了,将近四千五百多人的答题,要看完绝对是很费力的一件事。
    首先誊抄弥封完成,就花费了四天时间,这一步那些文字不过关,以及不注意避讳的答卷,直接在这里就被淘汰掉了。
    每次科考,都少不了犯低级错误的人,说来也是奇也怪哉之事。
    试卷誊抄完毕后便是分送,即送到阅卷官手里进行审阅,这一步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监督下抽签分配,所以阅卷官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
    同考官即副主考,会在他中意的试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而一些责任心强的考官,则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比如此番主考官之一,都御史王培安,他就比旁人忙得多,专门找各处“落卷”进行查看。
    冯渊的剑走偏锋,这一次还是被黜落了,连到同考官手中的机会都没有,他前几次科考基本也是这待遇。
    总体来说,相较于那些早早蒙学,勤学苦读的举子们来说,冯渊近二十岁才发奋,底蕴上确实差了许多。
    但这次他比较走运,他的卷子被王培安翻到了。
    看完了冯渊的答卷,王培安便问阅卷官员道“这份答卷,条理清晰,叙事详实,内外皆备,为何不取”
    改卷的是一位翰林院编修,也曾是前届科考中的佼佼者,在看了冯渊的答卷后,遂答道“回禀总宪大人,此人文藻浅薄,只看其文首便知,其学问……”
    这位阅卷官对王培安很畏惧,但同时又有那么一丝优越感,毕竟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而王培安只是个举人出身。
    在他侃侃而谈之时,王培安目光中已有怒火,接着他便斥责道“所以你只看了文卷开头,后面的都没看……就黜落了此人”
    被王培安这般怒声质问,这位翰林院的编修顿时被震住,以至于连话都说不出来。
    “此文经义不明,论事不……”
    “我问你是不是只看了开头,就黜落了此人”王培安又问。
    当然就是这样,可是能承认吗当然不能。
    依照规制,只要文字格式没有错误,阅卷官就该把文章看完,这种只看开头就黜落考卷的行为,当然是违反律令的做法。
    当然,这样做的考官很多,毕竟确实很多文章只看开头,就基本可以断定是什么档次。
    所以从没有人在这件事上纠结过,谁知今日遇上了王培安。
    王培安确实刚正,但也知道见好就收,眼见震住了眼前这人,他便接着说道“此卷行文质朴,所言之事鞭辟入里,且于时政见解新颖,为何不可入选”
    这算是给这位阅卷官台阶下,如果此人不识趣的话,刚才的事王培安可就不会轻轻放过。
    这位阅卷官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他知道王培安做得出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得妥协。
    “王总宪,可否让卑职重新审阅!”
    “拿去,仔细的看!”
    于是这人只能重看,并最终把答卷放到了“荐卷”一处,之后答卷便该被送往同考官处。
    正常来说,得同考官看完之后,取中的试卷才会交到几个主考官处。
    但作为主考官,王培安可以直接提走答卷,与几位主考官一同审阅,所以他毫不吝惜动用权力。
    今日他看了不少试卷,即便在那些落卷中,也多的是文采斐然之卷,但王培安都没有将其提出。
    只因他看的这些卷子,基本没有民生疾苦,即便有也只是泛泛而谈,只有冯渊这篇论述详实。
    拿了卷子,王培安第一个找到了赵玉山,这位最重量级的主考官。
    冯渊卷中说了很多新政的好话,也确实有其深刻见解,但其文采确实差了些,在赵玉山看来还需磨炼。
    可王培安认为,此人哀民生之多艰,道出了新政对庶民的好处,虽然文采差些但瑕不掩瑜。
    换言之,王培安主张将此人取中,赵玉山深思后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把其余两位主考官请了过来。
    另两位主考官是大学士叶炳维,吏部尚书郑显林。
    叶炳维还在细看文章时,郑显林便已支持王培安的看法,这算是他对王培安的示好。
    眼见赵玉山态度暧昧,叶炳维也不再多说了,于是也赞同了王培安的看法。
    最终,四位主考官达成一致,冯渊的答卷被放到了高中一栏。
    转眼又是七八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二月二十五,今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冯渊并不着急,但他的一众同乡们,已经相互招呼一起去看榜,没办法冯渊也只能跟着去。
    会试放榜是在大明门外,多数举子们早早的就到了,其中老的少的都有,还有跟着他们来的仆人。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