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4章 暗光纤  我的19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原因是即便华夏的运营商都是国企,但各公司之间仍然独立核算。

    它们各自建自己的基础设施(以前是),相当于形成的是“几个物理上的网”。

    你作为一个联通用户,你给联通交的上网费是用于访问挂在联通网上的那些资源。

    无论是你和一个电信用户聊天,还是从挂在电信机房里的网站下载内容,都有一半是在使用电信的基础设施。

    所以理论上,你还得给电信交钱。

    但是,这事儿不能做太绝,不然就真成两张网了。

    所以,联通和电信之间会签一个协议,这个协议在国内被提及的比较少所以没有名字。

    在国外就叫 Peering Agreement,对等协议。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联通和电信两家的用户之间相互访问起来方便,尽管联通用户没给电信交钱,电信用户也没给联通交钱,但是他们对彼此都能获得一定的免费数据交换配额。

    比如约定,每天所有联通用户能往电信网上发 1TB内容,每天所有电信用户向联通网上发 1TB内容。

    在这个额度内,联通和电信两家公司谁都不给谁付费,两家用户也不用付两份宽带钱。

    但“对等协议”这个名字听着就要坏事,因为互联网上的事儿,哪有那么多对等。

    我们进一步推演,现在把视频网站拉进来。

    2005年优酷成立了,它总部在京城,联通的地盘。

    我们假设它最初的机房只接入了联通的带宽,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优酷的发展很迅速,观看视频的用户越来越多。

    电信会发现,联通每天给自己的用于访问联通网上资源的配额 1小时就用光了,剩下 23小时跑的流量都得给联通交结算费。

    不仅如此,而且所有电信用户访问优酷的速度都特别慢,卡的不行。

    针对这个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让优酷也直接接入电信的网络吧,这样电信用户就不用 Peering到联通网上再看视频了。

    但这种解决方案,在国内和国外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妥协方向:

    1.在国内,运营商是绝对强势,只有它收钱的道理。

    你优酷想要发展华南用户,就必须来我电信骨干网拉条线。

    在这个模式下,网站运营者需要向运营商付出带宽费用,来保障用户访问速度。

    2.在国外,Google是绝对强势,你一个运营商访问 Google都这么卡,等着用户换宽带品牌吧。

    所以,运营商要用 Peering主动和 Google的机房对接。

    在这个方向下,网站运营者不额外付费甚至能管运营商要钱,用于改善用户访问。

    Google在这里开始了它的一系列操作:

    从05年开始大笔投资暗光纤。

    2009年,Google已经是全球最大量的 Dark Fiber持有者。

    一些媒体开始基于公众权利的理由质疑 Google是否想要劫持互联网。

    于是,Google干脆在次年搞了自己的宽带运营商 Google Fiber。

    这么做带来的结果就是。

    2009年,数据监控公司 Arbor works就曾发布一份报告称“YouTube带宽成本几乎为零”。

    依据是在当年,YouTube作为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视频网站,在拥有1000亿播放量的情况下,流量只占全网流量的6%。

    你球第一大视频网站,2017年月活超过 15亿,每月播放视频 9亿小时,却只占互联网流量的 17.31%。

    在随后的每一年里,YouTube在公网上的流量占比都远比 flix低很多,尽管它的播放量和用户数是后者几十倍。

    2014年,flix已占北美上下行总流量的 32.39%,而 YouTube仅占 13.25%。

    无疑,没有像 Google Peering这样为 YouTube提供的免费带宽(或者说对运营商议价能力),“成为华夏的 YouTube”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为,对运营商议价能力,改变的不只是成本,还有视频网站的竞争模式。

    在将刚性的运营成本降到几乎免费之后,YouTube成为了那个“免带宽的百度网盘”。

    YouTube的 PUGC业务本质不是孵化那些有潜力的明星,而是豢养无限只打字的猴子——你只要想在网络上分享视频。

    无论是专业创作者,还是小镇青年随手拍的高糊视频,YouTube都给你提供高清、高码率、高通达的视频托管服务。

    这里面总会有一些猴子误打误撞的成为了莎士比亚,为 YouTube和视频创作者带来高额的商业价值。

    而国内只有短视频能采用这个模式,长视频网站做这种豢养无限猴子的 UGC模式连服务器带宽成本都打不平。

    在用低成本高服务击垮竞争对手之后,YouTube对内容创作者是纯粹的后付费。

    Youtube几乎不会出现国内视频网站那样,跳过按数据分成的创作者分成计划直接为 Youtuber支付高额签约费。(这种事情只出现在 YouTube Red Camera等极少数频道。)

    除了 Go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