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6章 中芯  我的19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如京

    “好啊,上次来走马观花,也没认真看,这次正好有时间。”

    在张如京的带领下,徐良换上防尘服去了车间。

    一圈看下来,满足了过把瘾的目的。

    “那是新厂房?”

    徐良指着远处一片安静的厂区道。

    “按照您当初的计划,投资25亿美元,把魔都4场的产能从3.5万片/月,提升到10万片/月,我们就一直在加油干。

    现在厂区已经建好了,等下个月订购的机器到货,调试没问题,10月份就能正式开始试生产。”

    徐良点了点头。

    去年他收购中芯的时候,定下了一个百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其中之一,就是魔都和京城两个12英寸65纳米的芯片厂的产能从3.5万片/月,提升到10万片/月。

    第二就是建设羊城和青州两个12英寸65纳米,月产10万片的芯片厂。

    下意识的抬起头看了眼身畔男人的侧脸,知道他想什么的张如京直接道。

    “羊城和青州两个厂已经建的差不多了,不过机器进厂的事我想再等等。”

    “为什么?”

    “有了海力士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充裕的研发资金,我们的技术进步的很快,顺利的话,今年就能拿出45纳米的生产工艺。

    半年的时间,再去重复建设65纳米工艺太浪费了。

    正好现在全球芯片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我们晚半年建设,不仅能节省成本,增加新产能,还能有效的减少损失。

    一举两得。”

    徐良点了点头,现在45纳米的工艺放在全球虽然不算是最顶尖,但也是一流,除了台积电、英特尔等有数的几家,还没几个能掌握。

    “新工艺的话,投资是不是也涨了?”

    “如果还是按照月产十万片的话,项目总投资差不多在60亿~70亿美元。”

    12英寸65纳米,月产10万片的芯片厂,总投资差不多在40亿美元左右。

    45纳米瞬间膨胀了50%。

    而且随着工艺制程的增长,投资还会更多。

    将来一个14纳米,12英寸,月产10万片的芯片厂总投资过百亿。

    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越往后投资越大。

    看着张如京有几分忐忑的眼神,徐良笑道。

    “放心,我还是那句话,我全力支持中芯的发展,如果其它股东不投的话,徐氏家族慈善基金愿意负责这笔支出。”

    现在中芯国际还是上市公司,虽然徐氏家族慈善基金持有控股权,但大唐电信、中国信科、紫光集团也拥有中芯一部分股权。

    不过随着徐氏家族的投资源源不断的进入,这些机构愿不愿意跟恐怕还是未知数。

    毕竟按照两人的计划,未来中芯国际会源源不断的建厂。

    三四年的时间内就要烧三四百亿美元。

    大唐、紫光和信科虽然是国企,但恐怕也经不起这么疯狂的烧钱。

    松了口气的张如京,“今年恐怕中芯就要退市了。”

    “呵呵,那可不一定。说不得就有人看好你们,愿意不断追加投资呢。”徐良笑道。

    “除非我们愿意放弃中芯二期发展规划。”

    徐良脚步一停,“张老放心,答应你的事情我绝不反悔。而且二期投资的目的地我也已经选好了。”

    张如京眼睛一亮,“哪里?”

    “庐州、蓉城。”

    收购美菱的时候,庐州市政府提出的条件就是能在他们这里放一条线,徐良也没拒绝。

    至于蓉城,他打算在这里再建一座环球影城。

    计划能成功实现的话,就能抢占整个西南的乐园旅游市场。

    “什么时候开工?”

    “现在你就可以去谈,只要谈好了,随时可以开工。”徐良笑道。

    张如京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

    “我想今年谈,明年春节后再开工建设。”

    “为什么?”

    “谈判需要时间,等谈好,也该入秋了。冬天开不了工,还不如等春天的时候开始。

    另外,这边新厂试生产后,再建设新厂,阻力也能小一些。

    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时间培训工人。

    今年两个新厂,再加上京城和魔都两个扩建厂,把我们培训的工人全用上了。

    没有合格的工人,良品率上不去,这么多工厂,我们的亏损会很难看。”

    徐良略作考虑后便点了点头。

    “当初我说过不干涉你的管理,今天这句话依旧算数。”

    “谢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