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二十九、平狄  家山北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三镇人马。作为大将军朱明麾下最重要的军师,陆云的这三镇注定了其在南阳军方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新任镇北将军朱烈则统领西园镇、宝庆镇还有玉林镇。这三镇将完成新一轮的整训,毕竟之前在黄州可是打得很不顺利。赵锋的损友李毅据说还被王上亲自召见了,为的就是要将兴武卫练成一支强军。看来武阁对燕国还是比较不放心,毕竟几十年的敌对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赵锋成为平狄将军之后,立即对石码头渡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按南阳武阁的安排,羽林卫一共有六千人马,其中一千五百名骑兵,五百名水军,另外还有四千名步卒。赵锋经过筛选,从原先的金吾卫中留下了一千人马作为羽林卫的骨干,之前的三名偏将军除了徐虎继续和赵锋搭档之外,其余两人都回新京城了。南阳一镇之中一般来说有三到四名偏将军,这样除了徐虎之外,赵锋又提拔了冯辉和常茂两人,冯辉是军神冯铁的族人,常茂则是宰相常鹏的族侄。他们两人都是赵锋担任金吾将军时期的校尉,不仅家世渊源,而且都颇有能力。虽然比较年轻,但对赵锋是真心实意的钦佩。有点意外的是,第四位偏将军居然是武阁直接指派过来的欧阳晃,其父欧阳氏族长欧阳谷现任南阳的礼部尚书,也算得上是高官阶层了。本来以为这位官二代会很难搞,不料欧阳晃倒是还比较好说话。等部将们全部到齐之后,赵锋便开始进行募兵和整训,同时要对羽林卫需要布防的天狼关、石码头渡口等地进行安排调度。天狼关作为后方的据点,由徐虎统领一千步卒守卫,而新的石码头镇则是在原有的石码头渡口的基础上建立的,规模也比之前大了五六倍,五百名水军分乘四艘斗舰在浏河上来回巡弋,为商船护航的同时也负责侦察敌情。一千五百名骑兵依然是由赵锋亲自率领,托北狄人的福,这些骑兵都很奢侈的装备了两匹战马。剩余的三千人马分别是一千弓箭手和两千刀盾兵,弓箭手由冯辉统领,欧阳晃和常茂麾下各有一千名刀盾兵。为了对兵种进行区分,羽林卫的骑兵头盔上是黑缨,水军头盔上是蓝缨,弓箭手头盔上是白缨,刀盾兵头盔上则是红缨。经过初步的整训,羽林卫收罗了大量的沅州和果州的子弟兵,在短时间内搭起来了基本框架,不过真的要形成战斗力的话,那估计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欧阳晃本来对赵锋有着很深的怨念。因为当时他请金吾卫一起协防北山时遭到了拒绝,结果沅州军数败于北狄军之手,前后折损了近万人。假如当时赵锋愿意出兵相助的话,说不定能对战局有较大的影响。但其父欧阳谷却认为赵锋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毕竟作为南阳军将,一切都要从南阳的利益出发。而且赵锋虽然年轻,在南阳王朱平心中的分量可是不轻,要不然也不会被任命为石码头镇的镇将。他敢以区区八百人向兵力十倍于己的北狄军发动突袭,足见其胆略非凡。后来欧阳晃仔仔细细的把石码头渡口的突袭战研究了一遍,发现假如是自己指挥的话,还真的不一定敢这么打。加上欧阳氏一族如今损失惨重,想要恢复昔日的荣光也必须得韬光养晦。于是欧阳晃请欧阳谷在南阳王朱平那求来了石码头镇偏将军的职位,想着先到老宅这里打打前站再说。

    按南阳的规矩,镇将级别的将领至少得有一个直系亲属留在新京城作为人质。考虑来考虑去,赵锋只能委屈一下弟弟赵锐了。不过他在王城司任职以来就忙得经常不着家,如今也算得上是能彻底放飞自我了。老娘本来对此是很不情愿的,但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敢跟国家的潜规则抗衡。再说自家大儿子如此年轻就成了正三品的镇将,简直是祖宗保佑!把赵锐留下来看家后,老娘、老婆、女儿还有妹妹等人一起搬进了在石码头镇刚刚建好的镇将府。老娘住下的第一天感慨万千,真的没想到赵锋能出息到这种程度。

    由于之前的天秤城已经被北狄军纵火烧毁,不少原先在那里居住的百姓都搬迁到了天狼关以南。留下来的则进入了新建的石码头镇。这样一来沅州北部基本上都成了赵锋的地盘,南阳东州牧将州治所设在果州境内,对沅州差不多是无为而治。赵锋趁此机会将前世的一些规划理念搬了过来,大力兴建了不少公共交通。亏了他大破北狄军威望极高,麾下的将士和治下的百姓都比较配合,在较短时间内便重修了石码头渡口,并在外围筑起了一道简易城墙。不过无论是北狄人还是亦敌亦友的燕军,此时都没在石码头镇以北有任何动作,赵锋得以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里愉快的折腾。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