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5章李泰的计划破灭了  大唐:开局骂哭李世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岭南。
    治所外。
    试验田。
    几百个禁军卸甲,手中的兵器换做了农具。
    李承乾按照周秉正的吩咐,一直在关注红薯的成熟期。
    这两日,他拔出了几个红薯,个头挺大,已经到了成熟期。
    今日,即将开始收获。
    李承乾以身作则,亲自示范给禁军看,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收获红薯。
    并且,他又再三强调道:“红薯尽量不要有碰伤,这些红薯要留作种子,明天准备在岭南全面推广。”
    “明王说过,红薯亩产可达三十石。”
    “此物推广以后,我大唐百姓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轰隆——
    禁军炸裂了。
    这些试验田全部是新式粮食,这些禁军心中都是明白的,只不过明王没有公然宣布罢了。
    可是,禁军们也不过是觉得大唐又多了一种新式粮食。
    这对于物资匮乏的古代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
    哪怕是玄奘前往印度取经,归来的时候不仅带了经书,还有许多印度的作物种子。
    对于古人而言,外出时寻找新的作物,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大明时的红薯,也正是陈振龙随商队抵达吕宋,发现了高产地红薯,在当地人层层戒备严查之下,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藤和麻绳混在一起了,带回了福建。
    若是被盘查出来,是要掉脑袋的!
    彼时,吕宋被西班牙控制,更是严谨红薯流出。
    陈振龙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将红薯带回大明,可见古代的物资匮乏。加上去技术问题,粮食的产量低的可怕。
    寻常人家,辛苦一年,最多不过果腹罢了。
    更何况这是大唐。
    对于大唐百姓而言,能够吃饱饭,已经是不可想象之事。
    大多数人也不过是一日两餐,而非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唯有勋贵之家才有。
    小富之家也不敢这么吃。
    刹那间。
    禁军们充满了热忱和期待。
    在红薯的产量没有经过统计之前,他们谁也不敢轻信红薯是否真的能够如李承乾所说,亩产三十石。
    这种产量,对于他们来说,不亚于天方夜谭。
    当即。
    李承乾先指定了一块红薯地。
    禁军几百人齐上阵。
    不过半个时辰。
    一亩红薯收货完毕。
    此时。
    禁军们几乎噤声。
    匪夷所思!
    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
    收起来的红薯堆放在地上。
    禁军们又都是农户出身,随便瞅一眼,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
    这块地的红薯产量达不到三十石,也差不了多少。
    就在这时。
    陈立身带着一群人,扛着称,来到了红薯地中。
    将红薯称过之后。
    陈立身将结果记录在案。
    不过,他并没有宣布红薯的产量。
    李承乾只扫了一眼,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命令禁军继续收获红薯。
    并且,他也参与其中。
    陈立身一向以读书人自居,又是明王手底下的账房先生,从来没参与过农事。
    但是,今天他却来了兴趣。
    众人热火朝天的忙碌中。
    数百亩红薯,经过十天的劳作,终于收获完毕。
    陈立身负责统计亩产。
    最终,账簿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深呼了一口气,看着眼前的劳作了这么久的禁军,一字一顿的道:“红薯的产量已经统计出来,平均亩产为三十五石。”
    简单的一句话,却令在场的人欢呼雀跃。
    甚至,有人跪倒在地,喜极而泣。
    亩产三十五石!
    一旦红薯推广起来,再也不会有人饿死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