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8章 燕山论兵  墨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乐云摆脱追兵一路狂奔,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侨蹇心系乌桓安危,只派出了一支小队追击乐云。自己赶紧和乌鐵一起过来查看乌桓情况,乌桓双手双脚被缚,头戴黑布袋,拿掉布袋后被火把的光刺得眼睛都睁不开。

    慢慢适应了光线后,就见满头白发的侨蹇和还拎着一支大弓的乌鐵正对着他呵呵傻乐。

    虽说分开时间并不是很久,却好像是一场生离死别。乌桓也不禁热泪盈眶,与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段时间可累坏二老了吧?看您们都瘦了呢……”

    “呵呵,无碍!我们刚好活动一下筋骨养生呐!哈哈~”

    侨蹇的大嗓门震得乌桓耳中轰轰响,他却完全不介意,还有什么比劫后余生见到故人更令人高兴的呢?!

    “这位是……?”

    乌桓注意到旁边一个中年黑须的陌生男子正看着他们,面带微笑。

    “哦,你看我高兴得都忘了为你们引荐了!”侨蹇一拍脑门,尴尬地笑道:

    “来、来!桓儿啊,这位就是我多年老友,兵家卫缭是也!”

    “魏国草民卫缭,见过中南君!”

    乌桓脑中一亮,卫缭?尉獠!这可是《武经七书》之一《尉缭子》的作者大大啊!不得了,我滴乖乖咧,这个人必须好好结交!

    乌桓赶紧回礼,恭敬地说:

    “早闻先生大名!小子有礼了!”

    卫缭一看中南君少年得志,却丝毫没有跋扈之意。反而言语尊敬、礼贤下士,心中已经多了几分好感。

    更是故人贤侄,又兼侨蹇说起过乌桓乃墨家重要人物。故而盛情出言相邀:

    “此去鄙人山居之所甚近,中南君刚刚脱离险境,难免疲惫。不若前往燕山调养数日,如何?”

    侨蹇和乌鐵挂念咸阳嬴政,本欲直接赶路回去。不曾想乌桓却满口应承:

    “如此真是叨唠卫公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上了燕山。还好这里是卫缭祖传家业,地方庞大,多年经营下来,别院楼阁众多,甚至连练兵场都有。安置众人倒不是问题。

    第二天早上,追击乐云的小队墨者回报,乐云马术精良,大家追了将近百里却一直不曾追上。后来遇到赵国和魏国派来接应的大队骑兵,墨者只好退回。

    “算了,桓儿没事就好,便宜了那小子!”

    侨蹇拍了下面前的石桌,这些天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情报,大家已经基本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赵国乐乘之子,为了替被乌倉杀死的弟弟报仇,而导演了这一场刺杀。

    这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东周公也掺和其中,只怕消息传回咸阳又要掀起一场风波了。

    “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

    一个宏亮而爽朗的声音响彻在半山腰的阳亭中,卫缭举起手中的酒杯向乌桓致意。

    “桓以为:仁爱治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也。”

    乌桓一口饮掉杯中酒,将空杯向卫缭示意。

    “哈哈哈,快哉!没想到中南君年纪不大,却对兵法深有体会啊~~!”

    那是当然,乌桓心中暗道,你尉缭是写了《武经七书》之一的《尉缭子》,我可是看了七本的。

    特别是乌桓以《李卫公问对》中的一些观点与尉缭沟通的时候,尉缭大为受用。毕竟李靖是一千多年后的盛唐名将,后世在兵法上不断打磨,有一些提升也是理所当然。

    这几日两人天天黏在一起谈兵论道,侨蹇和乌鐵反倒是成了外人一般。

    两人谈得兴起,乌桓趁着卫缭刚刚喝下一杯酒,心情舒畅之际问道:

    “卫公于兵法之见解,当今天下当首屈一指!可有想过,大好年华勿要虚度,出山为天下做点什么事呢?”

    这句话戳中卫缭心思,卫缭的脸上笑容消失,转而浮上一片惆怅与萧索:

    “哎,想当年,李克变法图新,吴起练兵强国。魏武卒以一当十,六国谁与争锋啊……?!”

    乌桓知道卫缭的心思,当今魏王安釐王多疑善忌,逼走信陵君魏无忌,且胆小怕事,一直在抗秦与亲秦之间摇摆。卫缭无用武之地啊!

    “莫非卫公以魏国为天下,视天下百姓为异族?”

    乌桓明知故问道。

    “卫缭习兵法乃为天下仁义而战,一国一姓之兵法也。”

    这一点也是尉缭兵法与墨家共通之处,卫缭一语道出心中鸿志。

    “好!好一个为天下仁义而战!”

    亭外传来拍掌喝彩声,是侨蹇和乌鐵来了。

    “卫尉兄,我墨家秉承子墨子教旨,兼爱非攻,为天下止战。而卫缭兄为天下而战,岂不善哉?”

    侨蹇的大嗓门说的话却委实好听。一旁乌鐵历来不爱说话,只是笑笑地看着卫缭。

    乌桓站起来,拱手道:

    “侨掌门所言极是,况且子墨子也认为不义者,可诛之!卫公可愿往秦国大展宏图?”

    乌桓已经直接出言相邀,若是卫缭不愿,那乌桓可下不了台。

    卫缭毕竟是魏国人士,家国情怀若说没有,也是假的。

    乌桓说完紧张地盯着卫缭,卫缭看看乌桓和两位老兄弟,实在是有些左右为难。

    他们家本来在魏国国都大梁,搬来燕山就是想隐居避世。可是选择在东西交通要道上隐居,又说明了他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