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2章 司隶诡局(九十四)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可惜荀彧终究不是王弋,地位的差距使得两者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差别,王弋沉思许久,最终还是不准备采纳荀彧的建议:“文若,一次清查便让孤元气大伤,孤不想再有一次了。时机总是会有的,纵使他们联手也无妨。还记得多年之前那场讨董闹剧吗?他们能闹一次,绝对就能闹第二次。安内才是孤的重中之重。”

    “希望如此吧。”荀彧不再反对,却也没有表示赞同,而是转换话题,试探道,“殿下,您口中的南华是何许人也?”

    “文若对此人感兴趣?”

    “臣对此人不感兴趣,只是此人所作所为……”荀彧沉默片刻,神色忽然变得很是严肃,建议道,“殿下,臣知道您搜罗了不少方士,但那些人手段诡谲,臣以为还是少接触比较好。此次谋逆有方士参与,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全部除掉,以绝后患。”

    “他的所作所为?”王弋闻言一愣,忽然笑问,“那刘辩和你说了什么呢?”

    “这……刘太守说……”荀彧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将刘辩卖了个一干二净。

    “编的倒是像模像样,他要是有那本事还能沦落到今日这个地步?文若你莫要信他。”

    “臣可以不信刘太守的话,却不能不信方士的手段。臣不了解这些,只怕万一啊。”

    “没有万一。我不求长生,也不信玄学,那些方士在我手上自有他们的用处,文若看着便是,无需担心。”

    “臣怎能不担心?今日有个南华,谁知来日会不会有个东华、西华、北华?殿下当以国事为重,怎能夜夜防着他们?”

    “不急,文若且看伯宁如何收拾这些人。”王弋摆了摆手,不愿多说,话题一转说道,“难得你我二人有独处的机会,不如好好聊一聊该如何制定考核规则。”

    王弋又将话题拉了回去,开始说起自已的想法。

    且不提正在制定国策的君臣二人,满宠确实和没有让王弋失望,特别是在虞翻被带回来之后,在场的官员们后背终于开始冒白毛汗。

    此时他们只觉得荀彧实在是太可怕了,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将刀架在他们脖颈之上了,他们竟然毫无察觉。

    “考核要有,举荐也不能放弃。彼退,则我当进。驻留原地才是下下之策。”

    “殿下,臣以为不然。”荀彧并不赞同王弋的想法,解释道,“宗族退一,殿下进一,确实应当。然以虞仲翔所言,若时机得当,此番乃是诸侯退二,殿下进二之局。机会难得,还望殿下三思。”

    荀彧的话非常有道理,如今王弋储备的军粮几乎已经用尽,无力继续南征,但其他人的日子更不好过,要是能尽快稳定朝堂运转,不出三年,王弋就有机会发动南征,很有可能将整个长江流域都收入囊中。

    这可不是什么诱惑,能从荀彧口中说出来的战略,是有九成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连王弋也心动了。

    可惜荀彧终究不是王弋,地位的差距使得两者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差别,王弋沉思许久,最终还是不准备采纳荀彧的建议:“文若,一次清查便让孤元气大伤,孤不想再有一次了。时机总是会有的,纵使他们联手也无妨。还记得多年之前那场讨董闹剧吗?他们能闹一次,绝对就能闹第二次。安内才是孤的重中之重。”

    “希望如此吧。”荀彧不再反对,却也没有表示赞同,而是转换话题,试探道,“殿下,您口中的南华是何许人也?”

    “文若对此人感兴趣?”

    “臣对此人不感兴趣,只是此人所作所为……”荀彧沉默片刻,神色忽然变得很是严肃,建议道,“殿下,臣知道您搜罗了不少方士,但那些人手段诡谲,臣以为还是少接触比较好。此次谋逆有方士参与,不如趁此机会……将他们全部除掉,以绝后患。”

    “他的所作所为?”王弋闻言一愣,忽然笑问,“那刘辩和你说了什么呢?”

    “这……刘太守说……”荀彧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将刘辩卖了个一干二净。

    “编的倒是像模像样,他要是有那本事还能沦落到今日这个地步?文若你莫要信他。”

    “臣可以不信刘太守的话,却不能不信方士的手段。臣不了解这些,只怕万一啊。”

    “没有万一。我不求长生,也不信玄学,那些方士在我手上自有他们的用处,文若看着便是,无需担心。”

    “臣怎能不担心?今日有个南华,谁知来日会不会有个东华、西华、北华?殿下当以国事为重,怎能夜夜防着他们?”

    “不急,文若且看伯宁如何收拾这些人。”王弋摆了摆手,不愿多说,话题一转说道,“难得你我二人有独处的机会,不如好好聊一聊该如何制定考核规则。”

    王弋又将话题拉了回去,开始说起自已的想法。

    且不提正在制定国策的君臣二人,满宠确实和没有让王弋失望,特别是在虞翻被带回来之后,在场的官员们后背终于开始冒白毛汗。

    此时他们只觉得荀彧实在是太可怕了,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将刀架在他们脖颈之上了,他们竟然毫无察觉。

    “考核要有,举荐也不能放弃。彼退,则我当进。驻留原地才是下下之策。”

    “殿下,臣以为不然。”荀彧并不赞同王弋的想法,解释道,“宗族退一,殿下进一,确实应当。然以虞仲翔所言,若时机得当,此番乃是诸侯退二,殿下进二之局。机会难得,还望殿下三思。”

    荀彧的话非常有道理,如今王弋储备的军粮几乎已经用尽,无力继续南征,但其他人的日子更不好过,要是能尽快稳定朝堂运转,不出三年,王弋就有机会发动南征,很有可能将整个长江流域都收入囊中。

    这可不是什么诱惑,能从荀彧口中说出来的战略,是有九成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连王弋也心动了。

    可惜荀彧终究不是王弋,地位的差距使得两者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差别,王弋沉思许久,最终还是不准备采纳荀彧的建议:“文若,一次清查便让孤元气大伤,孤不想再有一次了。时机总是会有的,纵使他们联手也无妨。还记得多年之前那场讨董闹剧吗?他们能闹一次,绝对就能闹第二次。安内才是孤的重中之重。”

    “希望如此吧。”荀彧不再反对,却也没有表示赞同,而是转换话题,试探道,“殿下,您口中的南华是何许人也?”

    “文若对此人感兴趣?”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