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杨奋斗接过这只白瓷碗之后,脸上就忍不住露出了一抹惊讶。
这只白瓷碗的手感格外的舒服,白釉温润,整体呈现暖色象牙白,釉面开裂很均匀,一眼看上去就有种岁月的沧桑感。
同时在碗口处,杨奋斗隐约看到了施釉时候自下而上的泪痕,口沿处并没有施釉,当然这并非是因为磨损,而是故意为之的。
结合这些特点,懂得鉴定瓷器的行家,应该已经猜出来了,这是一只宋代中期定窑白釉碗。
杨奋斗端详了一阵之后,目光落在冯明望身上,说道:“冯叔,多少钱收的?”
“二百块!”
冯明望说道。
“呵呵,冯叔捡到天漏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脸上全都露出满满的震惊之色。
“大哥,这白釉碗价值真的很高吗?”
根子一脸疑惑的问道。
他的目光也一直在这白釉碗上,在他看来,东西是老的没错,但是要说价值,感觉还是差了一些。
毕竟没有青花也没有刻花,甚至底部连款识都没有。
唯一就是这做工很周正,看起来很精细,不像是民窑烧制的。
“冯叔,你在收的时候,看出这是什么朝代和什么窑厂的吗?”杨奋斗笑着问道。
冯明望摇头道:“说实话,我就觉得是开门货,但是具体到什么代,我看不太出来。”
“呵呵,这只碗是宋中期定窑的白釉碗。”
杨奋斗笑着说道。
一听这话,在场的人脸上再次露出满满的震惊。
他们没想到这么一只白釉碗,居然会是宋代定窑的东西,而且保存的还这么完好。
说起来,这定窑能成为五大名窑,自然是有着超越其他窑厂的原因。
根子这段时间主要还是在集中研究明清瓷器,对于宋代定窑的几乎没什么研究,所以此时一脸的疑惑。
“大哥,这白釉碗,看起来虽然很漂亮,但是这口沿处却有露台,而且口沿下方清晰可见泪痕釉,这不太合乎逻辑吧?”
“根子,等你研究了宋代瓷器就知道了,这正是定窑瓷器的一大特点。”
“这是典型的……”
“你们都在啊。”
就在杨奋斗正要继续说的时候,门口忽然传来一道声音,众人抬头一瞧,只见慕晓和凝月也过来了。
看到两人,众人急忙起身迎接。
杨奋斗更是笑道:“慕晓,你过来,让你看见好东西。”
听到这话,慕晓急忙走了过来,随后接过杨奋斗手里的白釉碗。
慕晓仔细端详了一阵,波澜不惊的俏脸上,同样露出一抹意外,说道:“这是倒扣芒茬?!”
杨奋斗笑着点点头。
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人,脸上依旧是满满的疑惑,就连冯明望和马雄都没听说过这倒扣芒茬。
当初只是看着像是老货,所以才买回来的。
“这是你刚收的吗?”慕晓好奇道。
“哦,这是冯叔他们去乡下收货的时候,花了二百块钱收来的。”
“二百块?”
慕晓脸上闪过一抹惊讶,说道:“那这可是天漏啊。”
“大哥,你和慕小姐就别卖关子了,这倒扣芒茬又是什么意思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候,根子有些安耐不住的问道。
杨奋斗笑了一下,朝着慕晓说道:“正好,你给根子普及一下倒扣芒茬吧!”..
见状,慕晓也不扭捏,拿起白釉碗端详了一下,说道:“其实,这倒扣芒茬就是定窑的一种烧制工艺。”
“说白了,就是芒口,是定窑的一种覆烧工艺,两只瓷器口对口进行烧制,所以在口沿处就形成了没有釉的效果。”
“你们看,这只白釉碗口沿处无釉,但是有釉从底部往碗口流的痕迹,我们一般叫泪痕,从这一特征就可以看出来,这只白釉碗是两只瓷器烧制时候,放在上面的那一只。”
“口沿无釉,底部满釉,同时集合这只白釉碗的特点和品相,应该是宋代中期的官窑瓷。”
慕晓说完,几人终于是恍然大悟。
“我还有点搞不懂,定窑瓷器为什么要这样烧制呢?”
根子眉头一皱,再次问道。
“别的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大大的节省窑里面的空间,不过眼下这只白釉碗,唯一差一些的就是上面没有刻花和印花了。”
“定窑之所以能跻身五大名窑,就是因为覆烧工艺和刻花还有印花,毕竟其他窑都没有这种工艺。”
慕晓再次说道。
“明白了。”
根子点点头,目光不由的转向了冯明望,脸上露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