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标的回答苏璟日游秦淮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溧水县尽管因为有苏璟所以发展还算不错,但和这种首都城市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苏璟自然是不会放过各种美食。
    烤鸭、板鸭、盐水鸭、粉丝、汤包……
    但凡是看到的,苏璟都得来一份尝尝。
    前世苏璟就经常在金陵城吃些小吃,此刻再尝,味道上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毕竟今人和古人之间的饮食习惯,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苏璟感受最为明显的,便是油脂。
    油脂说白了就是热量最直接的来源之一,特意将油脂烘去的菜肴,那是只有富贵人家才会这么吃的。
    普通人的饮食,有油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还得是南京烤鸭啊!”
    苏璟将吸饱了卤汁的烤鸭腿直接放进嘴里,小甜咸的味道在口腔之中肆意的流转,鸭皮下丰润的油脂,简直就是美味的引爆器。
    想不到还是得亏了朱元璋。
    苏璟迅速的将手里的烤鸭消灭,内心颇有些感慨起来。
    作为一个鸭子爱好者,苏璟对于南京烤鸭的历史也算有所了解。
    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而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
    据说,老朱一天得吃一只烤鸭。
    宫里的御厨为了让老朱吃的开心,自然也要研究鸭子的各种吃法。
    烤制、叉烧等等的烹饪方法,便应运而生。
    朱元璋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人,宫里的美食制作方法,自然就传到了民间。
    烤鸭这么美味又易得便宜的东西,很快风靡。
    真假苏璟不是很清楚,反正南京鸭子烹饪的发展,和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甚至之后的北京烤鸭,也是从南京烤鸭演变而来。
    相较于北京烤鸭的片皮卷饼吃法,苏璟还是更加的钟爱南京烤鸭。
    吃完了鸭子,苏璟晃悠到了秦淮河边。
    现在的秦淮河夫子庙,可还没有被圈成旅游景点,里面也没有各种门票闸机和网红美食。
    有的就是一条沿河的街道,各种叫卖的商家。
    漫步在青砖铺就而成的路面之上,苏璟的心情相当的愉快。
    毕竟,上辈子自己来的时候,这里全都是各种现代化的气息。
    不是说现代化不好,而是少了几分意境和生活气息。
    来来往往的行人之中,不少都是身穿素色长衫,明明只是开春,手里却拿着折扇,有钱的身上挂些金银玉石的坠子腰牌,没钱的就啥也没有,突出一个简朴。
    最有趣的是,他们的头上,基本都喜欢戴绣花帽子。
    这些人便是读书人,或者叫文人雅士。
    毕竟是秦淮河边,读书人多也算是正常的事情。
    一些亭台之内,还有着三三两两的读书人交流着,或是念诵文章,或是吟诗作对。
    苏璟没有附庸风雅的习惯,看到这些场面,总是快步略过。
    当然,绝不是因为这是明朝了,苏璟脑海里所记得的大部分诗词都是唐宋,所以文抄公是当不成的。
    只是简单的因为不想搞这些花里胡哨而已。
    继续迈步而行,几乎离开了夫子庙的范围,苏璟的眼前,多了不少花花绿绿的颜色。
    “这位公子,看你是初来京城吧,咱们怡春苑的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来坐坐吧。”
    一个老鸨来到了苏璟的面前,虽是半老徐娘,却也风韵犹存。
    苏璟的脚步不由的停了下来,这京城的怡春苑和溧水县的,到底有多少差别,好像还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行,那我就进去瞧瞧。”
    苏璟可没有什么道德洁癖,逛逛看看而已,没什么不能去的。
    “好咧,这位公子,楼上请。”
    这种门口揽客的老鸨,必然是有眼力见的。
    苏璟,不是一般的客人,是个有钱人!
    而此刻,一直跟踪保护苏璟的拱卫郎们,却是犯了难了!
    这怡春苑是什么地方,他们都知道,苏璟进去了,他们还怎么保护苏璟呢?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