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 封伯爵国公可好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些事,在没有实证之前,再怎么猜测,都是虚的。
    比如这空印案的事情,是因为朱标此前提出的反腐制度,不少人都猜到了背后的源头是苏璟。
    但猜测不是事实。
    苏璟在其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得而知。
    或许只是随口一说,或许是他指导朱标制定了所有的方案。
    又或许,猜测只是假的。
    此事根本与苏璟无关。
    现在,朱标直接将这件事彻底的公布,背后的根源,正是苏璟。
    空印案啊!
    那可是杀了百官戚戚的大明第一大案,波及人员之广,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
    朱标自然是没有什么官员敢记恨的,但苏璟不同。
    此刻,不少此前处于中立的官员,内心也开始疏远苏璟了。
    反腐制度,对于他们的工作而言,工作量增加,同时稍有不注意就要被安上贪腐的罪名。
    原本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已经够辛苦了,现在不仅辛苦,还得小心翼翼。
    这官当的,真心累!
    崔亮听着朱标的话语,愣了片刻,并未回答。
    因为空印案,实际上只是朱元璋的愤怒,对于百官来说,或者说对于需要处理实际事务的官员来说,空印的手段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当然,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他们还想要做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总是,在空印案的事情上,百官不敢忤逆愤怒的朱元璋,但同时在立场上并没有那么的坚定。
    “崔尚书,怎么了?这样还不够吗?”
    朱元璋朝着崔亮问道。
    空印案的事情,朱元璋记忆深刻。
    处理完那一大批的官员之后,对于苏璟教导朱标指定的反腐制度,他亦是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崔亮此刻的态度,他很不喜欢。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功在太子,与苏璟关系不大,故还不够。”
    崔亮拱手回答道。
    这一番话,倒是十分的聪明,没有直接说空印案的对错,只论功劳的归属。
    的确,反腐制度的制定是朱标起草的,后来空印案调查执行的时候,朱标更是亲力亲为。
    功劳在朱标身上,这倒也完全可以说的过去。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并不会对这个回答不满意。
    “标儿,继续说吧。”
    朱元璋只是看了一眼崔亮,便朝着朱标示意继续。
    朱标微微点点头,然后继续道:“工部之动滑轮组,由苏师创造,可节省人力不知几何,工程速度也大大提升,此事,崔尚书以为当有何功?”
    动滑轮组,也就是之前皇子奉天殿前举鼎的事情,那在百官之中,也是广为流传。
    对于动滑轮,大明官员里关心的不多,工部的了解多些。
    毕竟是工科项目,这种学问,还属于奇技淫巧的范畴。
    正统的读书人,研读四书五经来的多。
    但皇子们举起大鼎的事情,那就不是一个工具的事情了,这是上苍福泽大明的证明。
    几个皇子,竟然仅用一个人的力量就举起了数百斤重的大铜鼎,这样的事迹,随便的宣传一下,那就是一件能够传颂万世的大事。
    当时朱樉几个皇子举鼎成功之后,朱元璋隔天就收到了许多赞表,各种吹捧,各种赞美。
    “张侍郎,现在工部动滑轮组的应用情况如何?”
    朱标又朝着礼部侍郎张昺问道。
    张昺立刻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现在动滑轮组已经全部普及在工部的各项大型工程之中,预计每年可节省三分之一的人力。”
    之前的工部,对于动滑轮组的普及还有些抵触的情绪。
    因为动滑轮组节省了人力,变相了减少了工部的人事权。
    本来可以安插的人员数量,现如今减少了许多。
    但,这事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户部的年底账目审查,直接将动滑轮组的使用情况纳入了其中。
    对于虚报和吃空饷的情况,没有丝毫的掩饰,完全的揭露了出来。
    这种情况下,虽然不少人心里都在骂,但面上还是得老老实实的推行动滑轮组,否则就是以贪腐论处了。
    听到张昺的回答,朱标很是满意。
    当初在溧水县的小院里,对于这动滑轮组到底能够节省多少大明大型建设的人力上,朱标早就做过测算了。
    基本符合他预期的情况。
    又是一个功劳,奉天殿内的群臣都被震慑的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朱元璋今日给苏璟封伯,真是蓄谋已久了。
    崔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