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6. 摇人 终有一天,“马家庄”成为华国驰……  带着爹妈穿七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在学校里面, 同学一起办报纸,竟然还有工资拿这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份工资当然和外面那些正式报纸的单位没法比, 京大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工资按照工时计算, 以青年报的目前收入来看,每个工时分配的工资也并不高。

    但是, 学校里面许多学生的生活并不宽裕,这时候又没有什么勤工俭学的门路,能在校园里, 找到一份这样有工资,又能在课间从事, 还有意义的工作, 已经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了。

    苏长河手里的成员编辑名单已经轻轻松松破百, 他暗自感叹, 也就是在校园里,才能以这么廉价的薪资,雇佣到这群天之骄子。

    他不知道的是,京大很多同学都在为这份工作的出现而感到庆幸。

    京大学生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一般在十二块五到十七块五之间,按照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分档次发放。

    这笔钱听起来似乎还挺多, 对有些单身同学来说,也确实能满足吃喝,比如任涛,他每个月就能过得轻轻松松。但这是他家里不需要他拿钱回去,有时候他爸妈长辈还能补贴他。

    要是对一般同学来说,平时要想打个牙祭, 或者买个书买个笔,当月就过得捉襟见肘。要是有家有室,家里面还靠自己支撑,那日子过得就更惨了。

    张博远就是最后一种。

    他以前是矿上的老工人,按照资历,单位也分了房子,媳妇孩子跟着他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他一个月工资也有五六十,矿上福利待遇也不错,一家人日子过得绰绰有余。

    后来他想考大学,跟矿上的领导闹得有点不愉快,等他考上,户口转到学校,更不算矿上的工人,按道理房子要被收回,再加上他和媳妇的老家也不在矿上,他都走了,媳妇带着孩子也没有必要再留在矿上。

    本来他想让媳妇孩子回老家生活,但是他媳妇不愿意,非说他在哪儿,他们就要在哪儿,不然就是他要抛弃媳妇孩子。

    张博远没辙,只能拖家带口来京城上学。

    他要是一个人来,就能直接住宿舍,带着媳妇孩子,不得不租房子,京城的房子租金贵,一家子窝在一间屋子,一个月租金都得小十块钱。

    他们家现在还相当于两个大人都没正式工作,孩子还得上学,每个月就靠他那十几块钱的补贴,一家子日子过得,真是煮饭都得数着米下锅

    自从到了京城,家里面就没怎么见过荤腥。

    这份编辑部的工作,对张博远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他是常任编辑,每五天就要轮值一次,再加上平时有空就去帮忙,这一个月足足拿到了十一块钱的工资。

    都快赶上他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了

    张博远拿到钱,一直紧绷的神经突然就松了松,有这笔进项,他们家总算不用一直啃老本了。

    张博远想到小儿子馋得晚上啃手指头的可怜样子,一咬牙买了半只烧鸡。

    两儿子跟长了狗鼻子似的,他一回去,两人就闻着味儿了,“爸,爸,你买什么好吃的了”

    “就是,就是,爸,我闻着味儿了”

    张博远揭开绳子,从油纸里捡了两块,给两儿子塞嘴里,两孩子啊呜一口,吃得满嘴油香,嗷嗷叫着还要吃。

    “爸,我还想吃”

    “爸我也想,再给我一块吧”

    张妈妈赶紧接过油纸包,给锁橱柜里了,“等会吃饭再吃”

    打发走两孩子,张妈妈心疼道“买什么烧鸡尽花冤枉钱,有这钱买点咸鱼,都够家里吃一个月了。”

    “哎呀,难得吃一回,他们也挺久没吃上肉了”张博远笑着说,又有些高兴道“以后家里不用那么省了,我找到活了,这个月发了十一块”

    “真的”张妈妈先是一喜,而后又担忧道“什么活啊不会影响你念书吧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念书,咱既然都上学了,可不能丢了西瓜拣芝麻”

    “不会就是学校里的活,还记得上次和你说的我们经济学系办了一份报纸吗就是我们编辑部发的工资,以后啊,在那边帮忙都有工资,没课的时候去,也不耽误学习都是我们班长安排的”

    “哎呀那可真是太好了”

    有了这一份收入,家里的日子就好过多了,起码每个月房租不用愁了。

    张妈妈眉心的皱纹都松了几分,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又想起什么,说道“我们院子里那个王寡妇,每天提着篮子去火车站卖东西,一天少说也能挣个块八毛。咱们那时候坐火车来,那火车站乌泱乌泱都是人,你说我要是去卖点吃食,能不能成”

    她就想着,火车站卖的吃食又少又贵,这么多人来回坐车,总有人饿了要吃饭吧,那火车上的东西更贵,她要是弄个什么茶叶蛋馒头饼子去卖,便宜点,总有人买吧

    她就是担心,以前这都叫投机倒把,现在不知道让不让干王寡妇一个寡妇人家,她啥也不怕,自己不行啊,老张还上大学呢,万一被她影响,可不就遭了。

    张妈妈寻思,还是得先问问她家老张。

    张博远扒了一口饭,想了想,还是道“先不慌干,再看看吧,再看看情况再说。”

    眼看着大环境好像是越来越开放,但天天都有人吵吵,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政策突然转变,还是再等等吧。

    张博远心想,或许他可以问问长河的建议,长河虽然比他年纪小,但是他敢说,在整个经济系都没有多少人比他成熟。

    张博远看得真真的,从办报纸的事,就能看出来,长河行事稳妥又胸有丘壑。

    “卖点小东西”课间张博远询问苏长河,苏长河道“挺好的呀。”

    苏长河心道,这张大哥倒是个颇有担当的汉子,这年头很多人为了奔前程,考上大学,就跟老家的伴侣说拜拜,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

    前几天,他们学校还有位女同学的丈夫带着孩子找到学校,说女同学欺骗她,家里卖了几袋麦子凑够她上学的车费,女同学却一走了之,发电报电报不回,写信写信也不回,还被老乡看到跟学校里的男同学亲密往来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