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开个好头很重要。
朱元璋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这点。
那本皇明祖训烧得及时, 是把他过往的极度保守给焚毁成灰。
“咕咕说得好。大明之亡,多于天灾,是从开头就错了。”
当下, 朱元璋主动表态, 是为给今日的观影者们壮壮胆。
他以前杀的臣子太多了,如今朝臣失了敢于针砭时弊的胆气, 但锐意改革最需要正是逆流而行。
“朕老了, 没几年能活了,这是事实。”
朱元璋说,“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让大明从一开头就走上敢于创新变革的路, 是朕死之前的最后心愿。愿诸位协理帮扶, 助朕达成心愿。我们先看评论。”
评论区总能冒出一些奇思妙想或有价值的建议。
评论
吃货力量大我来补充一下,美洲三兄弟被哥伦布带回欧洲后的待遇,其实一开始也没好到哪里去。
番薯,欧洲从头到尾都没把它当做主流食物。一方面因为气温,欧洲多地的气温偏低,而番薯喜温怕寒。
真不是地图炮, 欧洲和我们比, 真是缺少了一些种植技能在身上的。我国清朝解决番薯越冬困难, 欧洲没去解决问题。
后来饿得实在有需要了,退了一步大面积种土豆, 因为它好种。
再说番薯的口感不符合欧洲人的喜好。其实欧洲在某些方面很保守,以前一直吃的是小麦, 没有食用块根类食物的习惯。不合胃口就不吃,这种理由哪里都适用。
类推到土豆,它一开始也被狠狠歧视, 叫它“恶魔的植物”。
虽然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产生于欧洲,但那里也是迷信思潮狂涌的地方。
因为土豆长在地下,看不清生长过程,与传统的蔬菜生长方式不一样,它就被打上邪恶有毒的标签。被扣上恶魔的帽子有多惨,参考猎巫事件就更懂土豆在食材界的地位了。
有时候觉得真的很讽刺,欧洲贵族们一边说土豆邪恶不能吃,但另一边喜欢土豆开的花。马铃薯花风靡许久,是珍贵观赏类花卉。
土豆上餐桌还要到十七世纪,农民发现它长得快且很管饱,同时还能逃过官方征税。当时,大灾荒与战乱反反复复出现。穷人实在饿狠了,哪管食物邪恶不邪恶,先吃了再说。
等到十八世纪,普鲁士德国前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欧洲第一个主动推广土豆的君主,上流社会才开始正眼看土豆。
当时在打七年战争。
法国的药剂师帕门蒂尔所属军队被普鲁士俘虏,他在监牢里被关了三年。吃的牢饭是大杂烩汤,食材包括土豆,发现它很管饱。等被放回法国后,他就开始推广种植土豆。
那个时候,路易十六放开粮价,不让政府管控了。面粉价格飙涨,多地发生大骚乱。帕门蒂尔抓住机会,游说用高产土豆补足小麦短缺以而结束骚乱。
为了快速打消人们对土豆的迷信厌恶,搞了一出越禁越爱。
让路易十六在巴黎近郊划出试验田,且立牌子说这是皇家作物,偷盗者将被严惩。
越禁越偷,附近居民好奇去偷尝。皇家实验与民间风起,土豆就在法国渐渐推广开来。
然后,人们发现土豆可以有很多种烹饪方式,吃它的方法不少,慢慢地成了欧洲主食之一。
至于玉米,不像土豆故事那样先抑后扬。
十六世纪进入欧洲就开始种植,但一直都没有登上主流餐桌。发展到今天,只有意大利北部与罗马尼亚将玉米粉做成主食吃。
欧洲人曾经给玉米起绰号,叫它“土耳其小麦玉米”,就知道它的二级谷物地位了。
说这些不是比烂,就是摆出些实例,当年欧洲各国没比大明聪慧开明多少。船小好掉头,船大好顶浪。两边体制不一样,改革时大有大的难处。
布偶猫神保佑十九世纪中期的爱尔兰大饥荒,死了一百万人,大家知道吗
1801年,爱尔兰是并入过英国的。1845年开始,爱尔兰餐桌上的主食土豆暴发了传染病,全境陷入粮食危机。
先说英国搅屎棍一直不做人。不仅没给爱尔兰救灾物资,而且还把爱尔兰境内的其他谷物口粮都出口到英格兰,完全不给人活路。两边的血仇就这样结下了。
再说土豆种植,爱尔兰在种土豆的规划上很有问题。品种太单一,整个农耕生态系统很脆弱,致病疫霉一来就全线崩溃。
如果多个品种土豆种植,或者与其他植物轮作换茬,防抗病性就会变强。
我觉得咱们老祖宗在这方面很有智慧,农耕轮作体系一代代更新下来,无意识间搞得很科学。
杠精小号所以说中国人有种田血脉天赋真不是吹的。把月球土壤带回来后,很多人下意识问能不能种菜。
回复88
镜前,众人正速记着土豆等种植注意事项,被后一句“月球土壤”给惊到了。飞天登月,居然真的不再是神话传说,这发展速度难以想象。
下一段评论又让他们怀疑人生了。不只是未来难测,对过去也了解不充分。
怀念羊肉泡馍的第n天魔鬼在细节中,你们都在说作物三兄弟,谁注意到了咕咕画的哥伦布航线图里面有个奇怪点。
再买皮肤就砍手发现了,土澳大陆板块上不只画了袋鼠、考拉、巨型虫蛇,而且还有一个标识汪
这是不是指土澳沦为英美走狗在汪汪叫说错了,不是沦为,它从一开始就是英国犯人的流放地。
我的精神还正常看法不一样,如果是狗吠应该是汪,而不是跟着。
这个“汪”,指的可能是“汪大渊”。元朝的民间航海家,坐商船去过很多地方,写了岛夷志略。途径印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