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老丈人的手段  历史遗忘的角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是他岳父。

    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在573年时嫁给当时的太子宇文贇为妃,时年13岁。578年宇文贇即位后,18岁的杨丽华晋升为皇后。

    宇文赟对岳父杨坚的疑心更大,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杆子。凡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事情没有做成之前,不要告诉任何人,宇文赟却曾直言不讳的对皇后杨丽华说:我一定要消灭你们杨家。

    宇文赟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在皇宫内埋伏了刀斧手,下令:我传杨坚进宫,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

    杀政敌前提前通知对方,还要看这人有礼无礼,并且将行动决定权交给刀斧手们,能干出这事的,古今独宇文赟一家。

    通知、准备完毕,宇文赟以商讨政事为由召杨坚进宫。杨坚自然心中早有准备,进宫后不管宇文赟如何相激,都泰然自若。

    宇文赟无杀机可乘,杨坚又逃过一劫。

    伴君如伴虎,京城内杀机四伏,已不能久留。

    杨坚通过自己的朋友、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自己早有出镇外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心意,他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赶离京城。

    杨坚总算暂时远离了是非之地。

    宇文赟,也是一个令人一言难尽的皇二代。即位前,父亲周武帝宇文邕对他管教甚严,只要犯错就会严厉惩罚。宇文邕死时,宇文赟毫无悲恸之感,抚摸着脚上被打过的杖痕,大声对着父亲的棺材喊道:你怎么才死!

    然后,马上把父亲的嫔妃们叫到一起,排队检阅,模样俊俏的都亮绿灯,一一纳为自己妃嫔,拥着这些年轻的后妈们共入花闱,春风遍度。

    选择性纳完后妈,宇文赟又宰了亲叔叔--伐北齐时立下赫赫战功、功高盖主的齐王宇文宪。

    同时,宇文赟下命今破格提升一汉族人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并委以朝政大权。这个汉人,曾任吏部下大夫,是宇文赟当太子时的第一谋士。

    此人叫郑译,没错,就是为杨坚出镇扬州,向宇文赟递话的那个。

    郑译是杨坚的朋友,很好的朋友。

    将朝政完全委任给郑译后,宇文赟自己宅在后宫,终日饮酒宣淫。

    人的所有行为的动机,都是为了寻找快乐。酒色,促多巴胺分泌,能使人快乐。快乐的宇文赟觉得,这皇帝当不当也无所谓了。

    579年,年仅20岁的宇文赟就将皇位让给了年仅6岁的儿子周静帝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成为历史上继北魏献文帝拓跋弘(17岁)之后第二年轻的太上皇。

    躺平使人快乐,过早的躺平也能伤人元气。580年5月,躺平1年后,酒色过度的宇文赟病死,年仅21岁。

    宇文赟一死,郑译彻底投靠了杨坚。他假称有遗诏,宣扬州总管杨坚入朝辅政。

    杨坚,终于又回到了京城,自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

    能躲过皇室的屠刀并回京掌握朝政大权,全靠朋友多,来和、赵昭、郑译,谢谢你们了。

    最高权力一旦落入杨坚手中,杨坚也就不再客气了,开始了篡夺北周皇位的计划。篡位计划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拉拢众大将为己所用。

    老丈人独孤信,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杨忠,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自己本人十四岁就步入仕途,参加了讨伐北齐的战争,女儿又是北周的皇后,再加上本人情商高、人缘好,这一切,都使杨坚在北周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还有更重要一点,看看北周的高级将领们:陇西公李询(冯小怜的最后一任丈夫)、郕公梁士彦、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并州总管李穆、和州刺史韩擒虎、凉州总管梁睿、相府司录高颎、延州总管韦孝宽,这些人有个共同的身份。

    汉人。

    在这里要着重提一下并州总管李穆。李穆,出身于士族高门陇西成纪李氏,是西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前文提到,杨坚是司马迁女儿的后代,而司马迁当年正是为李陵求情而惨遭汉武帝的宫刑。如今,六百多年后,两人的后代又一次聚首,共谋大业,不得不说,这是天意。

    北周的汉族将领不断通过军功登上最高权力层,杨坚的汉人身份,使他获得了绝大部分汉族高级军官的支持。

    但,这并不代表少数民族将领都不支持杨坚,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宇文化及他爹)等少数民族将领,也甘愿为杨坚效力。

    能得到军队的支持,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步,剪除北周宗室实力派。

    北周宇文皇族的势力强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能征惯战的五王: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

    此五王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战,地位尊崇,具有相当强的实力。

    怎么对付这些宗室强藩?其他人也许会费一番脑筋,杨坚的方法却很简单--擒贼先擒王,全杀掉。

    怎么能同时杀五个王?也很简单。

    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先后接到当朝丞相杨坚的一道命令,命令是:为了和亲突厥,皇室千金公主要出嫁突厥,需五王到长安来议事。

    这是国事,也是家事,五王想不出不来长安的理由,就都来了。来了,就都回不去了,被杨坚一锅烩了。

    大道至简。有时看似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却异常简单,关键是你是否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和决心。

    第三步,就是剪除其他反对派了。

    最大的反对派,是一个地方军阀,就是前面所述的,杨坚临幸其孙女打翻了独孤皇后醋坛子的那个。

    尉迟迥。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镇守邺城,位望素重,骁勇善战,见杨坚有篡位野心,起兵反杨。

    杨坚先用和亲政策稳住北方突厥,然后挟年幼的北周静帝以号令中外,任用骁将韦孝宽为元帅,出兵击灭了尉迟迥。

    随着尉迟迥的兵败自杀,一切绊脚石都被移除了。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