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纵深作战理论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是大官。
    但自己还没当官,做一个只有爵位的伯爵,未尝不可。
    至于为什么不入仕,主要的原因还是皇帝是朱元璋。
    别看现在的老朱对自己不错,但到了末年大杀朝堂众臣的事情,苏璟可是记得的。
    开国分封了三十四位功臣,除去病死的,善终的几乎没有。
    开国功臣啊!
    这些可不是阿猫阿狗,下场都如此的凄惨。
    苏璟是有自我认知的,现在的自己的确因为一些先进的知识理念获得了朱元璋的青睐,但实际上,自己和朱元璋之间,并没有很深厚的感情。
    老朱连和自己征战多年的老伙计都能下得去手,对付自己这么一个半道出现的年轻人,又有什么不忍心的呢?
    虽然自己和朱标关系很好,马皇后也相当的喜爱和欣赏。
    但朱元璋太能活了,身子骨硬朗的不像话。
    早年起义南征北战,那是时刻奔波一直没停过。
    当了皇帝之后,又是整日高强度,全年近乎无休的工作学习,一刻也不停歇。
    就这样,朱元璋还能在帝位上待三十一年。
    这什么概念啊!
    中国历史上,在位超过三十一年的皇帝,也就25个,这还是把蜀汉后主刘禅后蜀后主孟昶这种的都算在里面了。
    而在朱元璋之后的,还有六人。
    就是说,到朱元璋为止,一共不超过20个皇帝在位超过三十年。
    这已经是非常可怕的存在了,朱元璋这种的铁人,历史少见。
    所以,基于这个考虑,苏璟认为,在这洪武初年,还是不在朱元璋手底下干活的好。
    这份狗粮,是真的吃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先生!苏先生!”
    朱棣的声音响起,将苏璟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嗯,怎么了,有什么疑惑,你说。”
    苏璟笑着说道。
    相比于朱元璋,苏璟还是更愿意和他的儿子们沟通交流。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的简单和纯粹。
    朱标说道:“苏先生,按照您所说的理论,我推演了大明现在的军队部署和行军能力,这大纵深作战理论,哪怕是火器装备更加的先进,也似乎是难以实现。”
    苏璟在讲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时候,就加了前提,那就是火器比现在还要先进许多。
    但即便是如此,朱标依旧是无法将大纵深作战理论,应用到大明之上。
    苏璟回答道:“这不算是什么问题,现在你觉得难以实现的作战方案或者是手段,实际上完成不了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武器不够发达。”
    “我刚才和你讲的时候,也有些草率了,先进的火器并不是很准确,而应该是先进的武器。”
    武器的发展,大大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作为前世的军迷,苏璟很清楚,现代化战争的演变,简直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形态,基本就没有怎么变化过。
    无非就是铸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造出的冷兵器更加锋利和坚固而已,本质的变化并没有。
    火铳的出现,已经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了。
    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武器的进化,那就是坐上了高铁,飞速的发展。
    限制朱棣的,可能仅仅只是想象力了。
    “先进的武器?苏先生,是指您改进的火铳吗?”
    朱棣朝着苏璟问道。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出,到底是什么样的先进武器,才能彻底的将苏璟所言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实现。
    “那肯定算不上。”
    苏璟立刻摇头道。
    对于自己改进的火铳传到朱棣的耳朵里,苏璟毫不意外。
    毕竟自己是当着朱标的面进行的改进,朱标肯定是告诉朱元璋了。
    按照朱元璋的个性,怕是已经在标准化生产了。
    火器在大明朝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而这肯定要归功于皇帝的重视。
    想到这里,苏璟不由的想起自己去莱州府的目的,回来之后,到现在都没有进行新式钢材制作火器的尝试。
    事情一多,就把自己本来要做的事给忘了,属实有点不应该。
    “苏先生改进的新式火铳还不算吗?这样的火铳,我从未见过,我也从来没想过,火铳竟然可以如此的方便。”
    朱标一脸不可置信的说道。
    作为一个从小爱好打仗的小孩,朱棣对于军营的事情知道的很多,火器这种大威力的武器,自然也是接触过不少。
    火铳火炮等,他都亲自上手试过。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