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 第二十六章(二更) 。  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地面绕太阳转, 这种理论的冲击性过猛,即便从大风大浪里闯出来的皇帝也无法接受。

    此时位于两个时空的嬴政与朱元璋,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假设, 有离谱事件评级而满级是十级的话,他们会怎么评级

    嬴政胡亥与赵高亡秦十级、遭遇水镜十级, 地面绕着太阳转一百级

    朱元璋朱允炆削藩被夺位九级、遭遇水镜十级、地面绕着太阳转一百零一级

    哦不

    不是地面绕着太阳, 是地球。

    脚下这片土地是只球

    骗谁啊是球的话, 岂不是有一批人会滚到深渊中去,怎么能在地上稳稳站立呢

    朱元璋想起来了,是有一种浑天说,但那里面的地球不会像影片里自转动起来啊

    水镜继续播放影像。

    经过刚才的讲述, 已知中国古代天文学对帝王很重要,也有一批专人研究。依照当时的研究成果, 嬴政有机会拥有超时代的天文学知识吗

    除非穿越时空的力量存在, 否则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趋近于无。用词要严谨, 趋近于零, 表示尚存一丝可能性。

    这样说的原因是同时代的古希腊, 天文学家兼数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地绕日旋转一说。

    今天去看阿里斯塔克的理论能挑出不少关键性错误,比如太阳与恒星都是不动的, 他也无法解释很多观测天象与理论不符,但在公元前朴素的日心说思想已见萌芽。

    由此, 我大胆推测同时代的秦朝或先秦,也存在过日心说理论学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也许某派学说遗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两千多年,改朝换代时的战火纷飞,像是董卓火烧了洛阳、五胡乱华、乾隆焚书等等,我们已经无从窥见真正的先秦知识库。

    说到焚书, 闲聊几句。

    此前提到“坑儒”之说,如今有研究指出此事主要是坑杀方士,而在长期的文化记忆传递中,坑儒前面是“焚书”一词。

    始皇帝下令烧过书吗

    烧过。

    烧书的范围却不是把六国所有书籍一锅端。

    史记记载得挺清楚,一类是烧史书,把秦国之外的烧了;一类是诗经、尚书与百家语。

    另外,像是医药、卜测、农学三类书点名是不烧的。还有,秦朝官方的藏书都能被保存下来,但很不幸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光了。

    这次,秦始皇下令烧书是突发事件吗还是依照大秦的治国策略,烧书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太史公的笔下,事件起源于一次宫廷宴会。

    一个叫周青臣的仆射对嬴政歌功颂德,称赞始皇帝是千古一帝。赞美嬴政平定天下,无人不服,百姓们都安居乐业,像您这样的皇帝从前根本没有。

    好一顿吹捧,把嬴政夸上了天。

    原齐国的博士淳于越听不下去了,他跳出来表示周青臣在大放厥词。

    治国怎么可以不尊祖制。商周一千多年的分封制,大秦应该要效仿。

    如今大秦领土很广又如何,没有分封王室与功臣,就会让他们像平民一样。万一遇上乱臣贼子造反,谁有足够势力来帮助皇帝呢

    这话一出,不难想象气氛瞬间由嗨点降至冰点。

    请注意,这时已经是始皇三十四年了,嬴政一统天下是在始皇二十六年。

    八年了,淳于越还是坚持分封制。他是儒生,能出现在宫宴上也不会籍籍无名之辈。

    以小窥大,当时朝堂的思潮,分封制仍是占有顽固的一席之地。

    这时候,丞相李斯就站出来反驳了分封制。

    谁说秦朝一定要效仿旧制度,如果旧制度很好,殷商与周朝不会灭亡。而且天下分裂混乱几百年,怎么能体现分封制的优点呢

    现在大秦要搞郡县制,创立大一统的王朝。那些厚古薄今的言论,是推行秦制度的绊脚石。

    李斯大胆建议,不如从根源上禁止这些不利言论的传播,把宣扬相关言论的书籍都给烧了,而后就说了要烧哪些书。

    嬴政赞同地批准了焚书决策。

    从这段记载看来,表面上是淳于越做人没情商引发烧书,实则是一场注定会引燃的思想斗争。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去泰山封禅。

    当时召集七十多位儒生们,让他们建议该用什么样的封禅礼。儒生们给出了一些想法,但意见不统一。

    嬴政认为这些意见不具备实用性,把儒生们都给贬退了,这些人没有参与到封禅仪式中。

    对此,儒生们怎么可能没有抱怨。

    封禅日下起了雨,嬴政上山时不得不去树下避雨。这一条被儒生利用起来讥笑始皇帝。

    讥笑什么呢

    秦朝时期,人们习惯性赋予天象以不同的吉凶含义。封禅肯定是晴天万里才好,而上山遭遇风雨被认为是上天看不惯嬴政,在阻挠他顺利封禅。

    始皇二十八年,儒生讥讽嬴政封禅不顺利。

    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还敢在宴会上直说分封制。

    嬴政不是没有任用儒生,但始终没能将他们收归己用,因为秦朝坚持用法家的理念治国。

    儒与法,执政理念上必有冲突。儒生们多来自齐鲁之地,也就是秦朝时期的东方势力。

    六国虽灭,文化思想未亡。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