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臣,叹了一口气道:“可惜公瑾目下正领徐盛丁奉、蒋钦周泰等将在鄱阳湖练兵,不在此处,公瑾若在,必喜于与足下相交。”
陈达心中也暗道可惜:美周郎,美周郎,以周瑜的大名,陈达早就想与他见上一面。
谋臣张昭见孙权将驻扎在各要处的大将都召回了建业,心想孙权必有与曹操决战之意,于是开口谏道:“昭听闻将军要兴兵与曹操决战,未报主公倚重之恩,主公先兄孙策将军之重托,及为江东六郡之百姓计,昭不得不再相劝于主公,不要听信陈仁恭的蛊惑。”
“主公自想比河北袁绍如何,哪时曹操兵微将寡,尚且能够一鼓作气攻灭袁绍,今带甲百万,岂可轻敌?若是妄动甲兵,江东战火一起,覆灭之日就在眼前。”
顾雍、步骘等亦随声附和。
孙权本就在抗曹之事上意志不坚定,听张昭这么一说,又开始犹豫不决。
孙权虽未发话,可是当年跟随孙策平定江东的老臣们坐不住了,老将程普大喝一声道:“我等奋三世之力才有今日,未战先降,百年之后我等有何面目见老将军。”
甘宁、太史慈等将亦出言劝说孙权下令决战。
此间,你一言我一语,堂上又吵作一团,陈达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任他们争吵。
孙权听得有些不耐烦,大喝道:“尔等且退下,容我三思。”
说着孙权便再次转身进了后堂,没想到吴国太此时正于坐上等候,孙权于是连忙上前行礼问道:“母亲来此何事?”
吴国太面带愁容的说道:“几日不见我儿竟然如此憔悴,有何心事,不妨告知与我!”
孙权长叹一口气道:“母亲有所不知,曹操于新野厉兵秣马剑指江东,我于重臣商议,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
吴国太闻言道:“伯符临终之言你难道忘了吗?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现在临此存亡大事为何不请公瑾想问?”
孙权拊手长叹道:“我连日劳累,竟然将此言忘在脑后,我将连夜派人前往鄱阳请公瑾前来议事。”
花开并蒂话分两头,孙权屏退重臣之后,鲁肃邀请陈达前往府中一叙,陈达欣然应允。
来到府上,鲁肃令下人设宴款待,鲁肃长叹道:“张子布之言深误我主,若是我主从其言,则大事去矣!”
陈达闻言不禁失笑,鲁肃不解的问道:“我与君相谈皆是正事,君何故发笑。”
陈达不慌不忙,一边示意鲁肃举杯,一边答道:“我闻孙伯符将军平定江东之时,勇看诸将之力,智在周公瑾之谋。可有此事?
”鲁肃答道:“正是!”
陈达接着说道:“周公瑾乃江东柱石,若是周公瑾不言降曹,任他张子布就算是把话说出话来也是无济于事。”
鲁肃沉吟道:“公瑾从伯符将军平定江东六郡,深知创业之艰难,怎会轻易俯首请降。”
陈达站起来,舒展了一下身体,说道:“既然如此,子敬之忧虑纯属子虚乌有也。”
鲁肃亦起身道:“是极!是极!我当请主公遣人召公瑾前来议事。”
陈达听后再次大笑道:“想必去请周公瑾的传令官已经在去鄱阳的路上了。”
鲁肃不解的问道:“君何故知之?”
陈达只是笑而不答,鲁肃见陈达不答也不再多问。
鲁肃爱惜陈达的才智,意图拉拢陈达为江东所用,趁机借着酒意开口劝道:“以君之才,上马可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下马可治国理政,何故屈从于刘豫州,我江东坐拥六郡,能战之士不下十万,足够君一展宏图。古人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我主孙仲谋思贤若渴,君若能够投于我江东,我主必会委君以重任。”
鲁肃说完之后,双目紧盯着陈达,希望在陈达口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可是鲁肃怎知,陈达作为一位资深薯粉,说什么也不会投靠江东的。
陈达遂尴尬地笑道:“我即投身于刘皇叔,坚刚难夺我之志,万念难乱我之心。刘皇叔现虽时运不济,不能跨州连郡,然岂不闻南方有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况刘皇叔对于我等之殊遇,绝非常人可以比拟。”
鲁肃则笑吟吟的说道:“刚刚只不过是一句玩笑,仁恭不必当真。”
说完鲁肃就收起了脸上的微笑,取而代之的难以捉摸的表情是各种情绪,,即包含陈达之才不能为江东所用的惋惜,又担心将来即使击退曹操,刘备在诸葛亮及陈达等人的辅佐之下却要趁势崛起,与江东相争。
想到这里,鲁肃不自觉的握紧了腰间的长剑,心中开始涌现一个邪恶的念头:既然陈达不能为我所用,不如早除之,以免遗祸后世!
想到这鲁肃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心虚地瞥了几眼陈达,见陈达亦右手紧握长剑,满脸笑意的看着自己,似乎已经看穿了自己心事。
鲁肃与陈达皆闭口不言,大堂之内陷入了死一般地沉寂,好似二人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锋。
就在宴会的气氛下降到冰点之际,鲁肃忽得猛拍脑门,心想:真是糊涂了,大敌当前,正是需要联合荆州,我怎么会生出如此邪恶的念头。
想通之后,鲁肃连连招呼陈达饮酒,一边赔礼道歉说自己招待不周,二人转眼就将刚刚的不悦抛在脑后。饮酒畅谈,好不快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