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曹操闻言乃屏退武士,善言安慰徐母后领众人而归。
之后一月间,程昱日往问候,诈言曾与徐庶结为兄弟,待徐母如亲母。常常赠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因亦作手启答之。程昱暗中模仿徐母笔迹,,诈修家书一封,差一心腹人,持书径奔新野,送与徐庶。
徐庶听到家书已至的消息心中已经暗敢不妙,急唤来人将家书送入府中。书中尽写曹操如何威胁徐母,若是徐庶不能北投曹操,徐母之命休矣。
徐庶看完眼前一黑,当场昏死过去,半响才被下人唤醒,徐庶急忙持书去见刘备,告知家书示与刘备观看,哭拜于地道:“庶本颍川一书生,蒙主公不弃委以重任,庶本欲为主公效死力以报知遇之恩,奈何如今家母之命危在旦夕,还请主公放我去许昌救母。”
刘备将徐庶扶起道:“儿子奉养母亲乃人之本性,先生尽可北去救母,不要已我为留念。”
徐庶听后连连拜谢,起身就要离去,刘备连忙起身拉住徐庶衣角道:“今天色渐晚,还请再留一夜,明日备为先生践行。”
徐庶踌躇之时,再看看陈达这边是何情况。
陈达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有余,徐庶走后其一直坚持学习剑法,剑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剩余的时间就是跟随诸葛亮学习理政之道、治军之术,生活也还算逍遥快活。
徐庶用兵先破吕氏兄弟再破曹仁的事迹已经在荆州名士圈里传开了,每个人提到徐庶都是竖起大拇指说一声:“真牛”
一日一个小童受水镜先生所托,前来邀请诸葛亮到他的庄园去做客。
诸葛亮知道水镜先生深通占卜、阴阳之术,想必此次邀请必有所托,当即带着陈达前往拜访。
诸葛亮与水镜先生深有交集,自然是轻车熟路,不多时便来到了水镜先生的庄园。
水镜先生不和诸葛亮啰嗦,将徐庶收到徐母家信的事情告知孔明。诸葛亮边摇羽扇边在屋中踱步,突然大叫一声不好。
“此乃曹操之计也!我闻徐母刚烈,元直不去还好,要是前往,元直到许昌之日便是其母必死矣!”
水镜先生信然地点点头道:“孔明所言不假,这也是我请你前来的原因。”
诸葛亮道:“既如此,我等应往告元直,说明利害。”
水镜先生点点头,又转言道:“元直素爱其名,即使有假,元直恐怕也会冒险前往许昌。”
水镜先生言毕,当场便陷入了一片沉寂,二人皆闭口不言,是不是传来几声嗟叹。
陈达灵光一闪,心中韬略已成竹在胸,向二人行礼之后,开口道:“我有一策可劝阻徐先生北上。”
诸葛亮听到陈达这么说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意外,水镜先生则是惊得眼珠都要掉地上了,道:“这小子是四郎吧!这黄口小童能有何良策!”
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转头望向陈达,意思要陈达解释解释。
陈达故作神秘道:“天机不可泄漏,要是现在说出来,到时候可能就没有效果了。”
水镜先生尴尬一笑,道:“也罢!也罢!这真是后生可畏。”
“说说需要什么帮助。”
陈达咳嗽几声清了清嗓子,道:“我想知道徐先生回许昌要经过何处,还望水镜先生陪我一同前往,到时候请水镜先生留徐先生与庄中暂住才是。”
水镜先生想不到陈达在耍什么把戏,只好一边答应,一边想从陈达口中套出更多信息。奈何陈达就是不透露半点风声,只是用无用的言语搪塞。
回到徐庶这边。刘备留徐庶一天,可惜时间如江河之水,一路向前,并不会随人之意做半刻停留。
第二天,刘备亲自率领手下文武出城二十里为徐庶送行,至一长亭,刘备下马,为徐庶斟满一杯酒,道:“备才浅徳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能够善事新主,成就千载功名。”
徐庶掩面而泣,道:“某才微智浅,深受主公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刘备此时已是眼中噙满泪水道:“先生既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矣。”
徐庶道:“若是使君果如所说,我此去则无半点遗憾。”
刘备不言,只是用衣袖拂去眼中泪水。
徐庶哀叹一声道:“将军征战半生,尚不言弃,今天下风云际会,正是大展宏图之良机。天下贤士非只有徐庶一人,使君何故如此灰心。”
玄德道:“天下高贤,无有出先生右者。”
“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使君切莫轻言放弃,必可成就大业。
临别,又顾谓诸将曰:“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不要像我徐庶一样有始无终。”
说完翻身上马,刘备站与高处眺望,直到看不到徐庶的身影,才悻悻而归,脸上写满了落寞。
徐庶在去许昌的路上纵马狂奔,恨不得朝发夕至,转眼就能见到自己的母亲。当经过南阳时,徐庶看到大路旁有两个熟悉的身影,待来到近前,发现此二人乃是水镜先生和陈达。
徐庶顿感疑惑,不知道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陈达见来人是徐庶立刻向其挥手示意,呼喊道:“徐先生行色如此匆匆,将要何往?”
徐庶下马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行礼道:“原来是水镜先生与四郎邪!”
“你们有所不知,我在刘使君处效力,前一段时间曹操遣曹仁为先锋来攻新野,皆败于我之计谋。曹操现以我母亲姓名为要挟,要我转投他效力。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弃刘使君而去。”
陈达听后充满疑惑地问道:“徐先生之前曾说过,徐老夫人平生最痛恨似董卓、曹操等挟持天子而为己谋私之人。且徐老夫人向来高义,怎会如此容易屈尊与曹操,忽然转变要求徐先生去许昌。”
徐庶听闻陈达之言,若有所思,试探地问道:“依四郎之意,此书莫非有假?”
陈达点点头道:“我正是此意。”
“可是,我母亲身陷于曹操之手却乎不假,即便如此,我也要去许昌一试。”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