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 卜筮能够探索未知发现规律  易学大师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主要目的还是需要百姓通过祭祀和卜筮明白道理,明白天地运行的规则。告诉百姓通过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社会,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是的,我也是这样理解的。我们不能把工具和方法当成目的,不然我们就会被工具控制。比如卜筮,如果我们完全依赖它,无条件的服从它,那么我们就会迷信其中,根本就不会有探索客观世界,掌握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的这个目的实现了。那么就会把人类带向落后和愚昧,还怎么追求更美好生活,是不是呀?”伏羲说。
    “是的,我来给你讲一下我的祖先留在石墙上的一个关于卜筮的例子吧!这样你就可以快速的明白卜筮的一些道理了。就能够懂得为什么卜筮的目的是探索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而不是愚昧欺骗百姓。我们对于卜筮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应该禁止应该禁止的一面,鼓励应该鼓励的一面,不能一下子全打死,那不是一阴一阳的对立统一之道。”女娲说道。
    “好的,你给我讲一讲,举一些例子,用一些故事和比喻。因为故事和比喻是最能让人愿意听,也最能让人听明白的。”
    “好的,我给你讲一个我们祖先留在石墙上的一段卜筮文字,这段文字是这么说的: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同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注:这段话后来被记录在《尚书》之中,是周武王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的时候,箕子和周武王说的。箕子,《易经》中明夷卦,就是取象他的故事的,所以明夷卦也被称之为箕子明夷。咱们后面再细说。)这段话你能不能说一说你从字面上的理解?怎么想就怎么说。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反正就咱们两个人探讨,又没有外人。”女娲说道。
    “好的,我只能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大概说一下:如果你有大的疑惑,一定要是大的疑惑,因为如果小事都有疑惑,不能明白,还要靠卜筮,那么你就是依赖卜筮,而丧失了人的独立性了。那么你这个人还没有懂得人道,还没有独立,即使卜筮也不会得道鬼神的指示。这些话是我自己加上去解释这个什么时候才能用卜筮,我理解的卜筮只有重大事件才可以用卜筮这种方法,是不是这样的?”
    “嗯,大疑则卜,危事则筮。卜筮只能在遇到生死存亡,事关全体的事件的时候才能够使用。不然什么事情都卜筮,那卜筮应用的就太烂太过了,就会让人失去主观能动性,就会完全迷信和崇拜客观力量。你继续说下去。”
    “好的。有大的疑惑的时候,就要问自己的内心,问卿士,问百姓,用卜筮来问天时、地势外在因素,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你自己赞同,天时、地势也允许,卿士也赞同,百姓也赞同,那么这个就是大同,那么就会身体健康,子孙大吉,一切都顺利;如果你自己赞同,天时、地势外在客观环境也允许,卿士不赞同,百姓不赞同,那么去实行也是吉利的;如果卿士赞同,天时、地势的外在客观环境也允许,你自己不赞同,百姓不赞同,那么去实行也是吉利的;如果老百姓赞同,天时、地势的外在客观环境也允许,你不赞同,卿士不赞同,那么去实行也是吉利的。如果你赞同,地势允许、天时不允许,卿士不赞同,百姓不赞同,那么可以实行内部的建构改革,不能进行外部的征伐。天时、地势的外部客观环境都不允许去做,即使你赞同,卿士赞同,百姓赞同,也不能去做,只能静待时机,不然盲动,以为人定胜天,一定会凶险。这个就是我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有些道理呀?”
    (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