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传令兵领命后,立即跨上战马,飞驰而去。
鄂焕望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但他知道,他必须遵循太子的指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依旧胶着。
鄂焕的部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也渐渐显露出了疲态。
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他们似乎嗅到了胜利的气息,开始更加疯狂地进攻。
鄂焕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不断地鼓励着士兵们,让他们保持士气,继续战斗。
鄂焕的外貌在此刻显得格外威严。他的铁甲上沾满了尘土和血迹,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如初。
他的脸庞因长时间的战斗而显得有些憔悴,但他的嘴唇却紧抿着,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鄂焕的心中充满了压力,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不断地指挥着部队,调整战术,试图找到突破口。
他的脑海中不断地闪过各种战术和策略,他努力寻找着能够扭转战局的方法。
终于,在鄂焕的顽强抵抗下,魏军的攻势渐渐缓和了下来。
他们似乎也被鄂焕的坚韧所震撼,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
鄂焕趁机整顿部队,准备迎接下一轮的进攻。
。。。
武德县中,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仿佛连天空都为张苞的骤然离世而蒙上了一层哀伤的阴霾。
太子刘嗣坐在县衙的大堂内,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悲痛。
他的身旁,丞相诸葛亮一身素衣,眉头紧锁,手中轻摇着羽扇,却也难掩心中的沉重。
张苞之死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两人心神俱颤。
张苞竟然在关键时刻倒下了,这无疑给原本就复杂的战局增添了几分变数。
“丞相,张将军之死,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太子刘嗣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一样。
“堆砌在函谷关的后勤辎重,本是我们围困洛阳的杀手锏,如今却成了魏军的救命稻草。”
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羽扇在手中缓缓摇动,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张苞的辎重足以支撑魏军在洛阳撑过一年,甚至更久。这一年里,世事难料,魏军或许能找到破局之法,也或许会有其他势力介入,战局将变得更加复杂。”
大堂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太子刘嗣起身,在堂内踱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心上。
他的目光不时扫向挂在墙上的地图,那上面标注着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战略要点,每一个标记都像是一道难题,摆在他的面前。
“撤出洛阳,继续以围困之策,虽可保留实力,但魏军有了辎重,便如虎添翼,我们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太子刘嗣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但若是不撤回,洛阳城坚壁厚,魏军又有张苞的辎重支撑,我们难以攻下,长此以往,士气必受影响。”
诸葛亮闻言,轻轻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太子殿下,此局确实棘手。但战争之事,从来就没有万全之策。我们只能根据当前的形势,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太子刘嗣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诸葛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丞相,你乃我军之智囊,你可有何良策?”
诸葛亮摇了摇头,羽扇轻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殿下,此事关乎大局,非同小可。臣以为,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权衡利弊。但最终的决策,还需殿下定夺。”
太子刘嗣闻言,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丞相,我意已决。此事关系重大,我不能一人独断。我决定,将决策之权交给父皇定夺。”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又化为了赞许。
“殿下此举,实乃明智之举。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定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说罢,太子刘嗣立即召来了信使,将张苞之死以及当前的战局情况详细写成了奏章,交给信使,命他火速前往邺城,呈报给皇帝刘禅。
信使接过奏章,跪拜领命,然后转身走出大堂,跨上战马,扬鞭而去。
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远处的尘土之中,只留下一串清脆的马蹄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
太子刘嗣目送信使远去,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大堂内再次陷入了沉寂,只有窗外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未知。(本章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