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2. 第 122 章 韩盈按耐住怒……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韩盈按耐住怒火, 继续听了下去。

    狱史、县尉加上县令等人,一直在讨论的是沃河觋师的审判。

    因为过往没有巫觋诈骗如此巨大的案例,所以一方采取坐所匿租臧为盗, 没入其所贩卖及贾钱县官的法律条例, 要将所有的财产收归县里所有。

    而另一方, 则认为这是针对商人的律令,针对沃河觋师的藏匿人口的, 应该是按照现在的条律,罚为城旦舂, 在十倍补足这些年所欠的欠款即可。

    这样的律条很快又被狱史给反驳回来, 他们拿着罪人完城旦、鬼薪以上,及坐奸府者, 皆收其妻、子、财、田宅的律条, 证明这些田产和人, 都要归于县里。

    听着听着, 韩盈回过味儿来了。

    汉代, 或者说整个古代,是人不是人的时代, 成为奴隶的人, 在法律意义上,等同于牲畜, 换句话说,就是属于财产的一种。

    他们, 或者它们, 可以被随意买卖,抵押,而这些曾经为平民, 被迫沦为奴隶的人,不管之前是什么身份,在此刻,他们已经变成了财产。

    所以狱史和县尉等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意这些奴隶们的性命,更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奴隶,只是在争论财产的归属。

    汉代县里,名义上应该说是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官田,官营作坊,同时当然也可以拥有奴隶来进行劳作,这一部分的收入,县里是可以征收部分,用作分发工资的。

    也就是说,韩盈之前所想的那些因为如今能力不足,无法还归民众部分钱款,从一开始就是想多了。

    还落入官老爷口袋的钱还想还,想得美

    想通这层的韩盈心下叹气,她有些乏力的往后一靠,虽然是第一次了解了这方面的法律,竟丝毫不觉得意外。

    汉代太早了,往前走个几百年,春秋时代在城外种田的人,被叫做野人,和奴隶没什么两样。也就是到了战国,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和铁农具的使用,农人也可以发挥作用,才逐渐有了身份,成为了民。

    历史的进程向来是缓慢的,汉距离战国太近,有着太多上个时期的遗留,虽然在后世被划分为封建国家,可实际上,这个朝代大部分时间上是有一半的人口是作为奴隶而存在的。

    皇宫,官府中拥有着大量的奴隶,这些人有部分是犯了罪,还有部分是因为家人的牵连,甚至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流失了土地,到处乱窜,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奴隶。

    对于县里来说,奴隶和田产越多,他们能够调动和支配的人力和田产也便越多,若是按照正常情况,这些人应该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么大一笔收益进账,而此刻,有人过来争执,要拒收这一部分田产奴隶,才显得极为不正常。

    韩盈猜到了几种可能,最终锁定了最后一个。

    沃河觋师的财产,指不定有他们的一份。

    听着狱史又提到了诸不为户,有田宅,附令人名,及为人名田宅者,皆令以卒戍边二岁,没入田宅县官。来反驳对方用奴隶只是依附,罪过都在他们身上,不应该收这部分田产的话语,韩盈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场辩论,最终以县尉,狱史获胜。

    待所有人都离开,韩盈有些闷闷不乐的起身,坐到了师父面前。

    尚傅上下看了韩盈一眼,问道“怎么,不甚开心”

    “嗯。”

    “听狱史他们说法说的吧。”都不需要猜,尚傅便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因为什么不开心了。

    肯定是因为刚才的法律,她又觉着过于严苛了。

    尚傅放下竹简,问道“说说,你觉得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韩盈倒是想说全都不对,可这样的话,说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什么都改变不了,她沉默片刻,说道

    “那些奴隶,之前也是良家子啊。”

    “没有良家子。”

    听徒弟这么说,尚傅便明白过来,她是为了那些被划归过来的奴隶而难过,他轻叹一声

    “哪有证据证明他们是劫掠而来的良家子县里还算有记载的,是那些因还不上欠款而自卖为奴的,可这些人也死了不少,剩下的都是新生出来,未曾记册的田奴。”

    艹。

    韩盈忍不住在心里爆了粗口,连记载在册都没有的,就是纯粹的氓民野人,法律规定,抓一个,能免两年兵役

    “民卖其田,不过是强欺弱,使弱者无路可选。”说出来这句话的韩盈心里很是沉重,哪怕不问出来,韩盈也已经猜到,会是什么结果,但她还是忍不住问道。

    “这欠款,本就是还不上的高利贷,竟算不上欺压,也没有律法制止吗”

    “高利贷”尚傅怔了一下,片刻他反应过来“你说的是子钱吧。”

    如今,借贷取息是常态,因为贷款可以产生利息,像母之生子,所以又称母子钱,子钱。

    韩盈应了声“是。”

    “民间借贷,常有取息,按照情理,若是逢灾之时,必然要救济平民,以低息、无息为主,只是,这样的情况,不过是情理。”

    尚傅的嗓音有些沙哑,他何尝不知道这就是强欺弱可偏偏,这是如今的常态,能遇上个灾年救助平民的县令,那得是祖坟冒青烟,有仙人保佑

    “取息过律,方是常态,此点,不止民家,你可知,昔日景帝在时,为平战乱,曾向无盐氏借钱,要回十倍的利息”

    韩盈,韩盈只想骂街。

    连皇帝都这样借高利贷,那民间这种事情又怎么能算得上过错于是,平民还不上,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至于这中间,商人囤积居奇,官吏不作为又或者是推波助澜,乃至平民失地失人,就是常态而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又是自己记混了。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