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北海国,剧县。
城门前一片开阔地,早已有一支人马军容严正,分列开来。见军士人人精神饱满,斗志高昂。
阵列内长枪如林,刀光遮日。
中军阵前,一处大纛旌旗麾下,却正有两人被无数军士簇拥着,威风八面。
其中一人目若朗星,银甲上阵,手中握着一杆长枪,目不斜视,正是太史慈。
另一人头上束冠,一席淡灰襦裙,仪态雍容,亦是孙乾。
自从孙乾在临淄领命后,带着三五伴当先行来到太史慈帐下,将说降一事细细说了。
太史慈闻言,连忙点齐五千人来到剧县,请孔融说话。
然而,孔融此刻紧紧挨着城头女墙边,细细看了城外大军阵势,心中一阵打鼓,双腿不住颤抖。
“太史慈今日前来,莫不是要强行攻打剧县了!”孔融惶恐说道。
从旁随行文武见了,孔融现下哪还有之前拒贼模样,着实让人无法直视。
“请文举公答话!”就在这时,城下却传来一道声音。
须臾,孔融慢慢恢复如常,探出头看了半天,才大声回答道:“城下何人?”
太史慈、孙乾抬起头,见孔融探出身子。
当下,孙乾一人一骑信步站在城下,朗声说道:“早闻文举公乃青州名士,明晓事理,能分青红。”
“为何今日大军已到,公为何不纳士拜降?”孙乾汹汹说道。
凝眸看去,孔融认得这人是孙乾,知晓他的辩才。
于是想了半天,提高声调,孔融故作镇定,喊道:“城池虽小,亦是大汉所有,岂能轻易假手于人。”
“何况你主并非良善,劫掠城郭,与昔日黄巾贼有何差别!”
区区一老叟,冥顽不灵!
太史慈这时也单骑上前,扬鞭直指,大叫:“今青州各郡县闻某主公贤明,与百姓秋毫无犯,休养生息。”
“明公何必如此执迷,若是破城以后,难免生灵涂炭!”太史慈不停规劝。
孔融听罢,缩回身子,整个人面如土色,久久不说话。
彭璆在旁见了,向前站了一步,劝解说:“文举公不必担心,城内尚有军士过万,百姓不计”
“更兼财帛粮草丰足,不惧敌军强攻县城。”彭璆继而说道。
好歹孔融也是儒家名士,更懂得仁义道德之意,怎么可能会听彭璆的,用全城百姓的生命守城。
不过,现下是守是降,众人都在等他明确。
慢慢扶着墙边起身,孔融眼中包含泪水,幽幽说道:“老夫自任北海相以来,时时教化百姓,传播孔孟之道”
“可世道多艰,贼寇四起,百姓流离”
说到伤心处,孔融禁不住潸然泪下,捏着袖子擦拭眼中泪水。
周遭无论一行文武,还是守城军士见到孔融落泪,都不免触景感怀,一同哭泣。
然而,城下孙乾、太史慈却不知情,等了许久。
见城头无人搭话,孙乾再次高声喊道:“文举公,‘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其道理难道还不明白?!”
“何必真要等双方军士血流成河,才愿意委身纳降嘛!”孙乾大声呼道。
这时,孔融缓缓擦干泪痕,重新站起身姿。
转头靠在女墙边,停了半刻功夫,倒吸一口,大声喊道:“公祐稍等,老夫这就让军士打开城门。”
言罢,孔融转身望了众人一眼,径自走下城头。
大约等了一炷香时间,太史慈、孙乾二人听得“嘎吱”的响声,寻声看去,只见剧县城门缓缓打开。
一道门缝由小渐大,逐渐豁然开朗。
城门口,孔融亲自带着麾下文武众人,一人端着北海国图册、印信,一人牵羊担酒走出城郭。
二人见了,赶忙下马相迎。
快步走到孔融跟前,孙乾先是双手叉手,躬身作揖,向他行了一个大礼,足见其诚意。
而后他才挺起身子,握住孔融手,从容说道:“文举公此举,实乃是北海军民有福。”
孔融听完,泪如雨下。
刚好这时,太史慈先是与随行文臣交割印绶文籍,随后又命人将其捧到孔融面前。
站在他身前,笑着说:“今奉主公军令,仍将北海一地交给文举公管辖,于民休养生息,教化百姓。”
话音未落,孔融当即楞在原地,双眼目瞪,不敢太史慈所言。
随行一干文武听了,一改方才悲伤愁容,纷纷笑逐颜开,围着孔融庆贺。
缓了半天,孔融才慢慢回过神来。
看着周遭人群,孔融这才露出笑容,赶忙拉着太史慈和孙乾,笑道:“早闻刘林仁义,今见果不其然!”
“走,走”
“诸位与老夫一并入城,摆宴庆贺!”
一时间,众人跟随孔融前后入了剧县城,百姓夹道两旁,呼声震天,喜不自胜。
城池失而复得,孔融自是欢天喜地。
然而,刘林此刻却闷闷不乐,独自坐在中军大帐内,眉头深锁,无人可诉。
原来大军还未走出青州境内,却在般阳县遇上这伙泰山贼洗劫村庄。
按理来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