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氏仪一行进入即墨数日,刘林一直在麻痹他。
他经常宴请氏仪,好酒好肉招呼,一块饮酒作乐。或是让王修带他四处转悠,买买东西。
一切花销,都由刘林负责,这令氏仪很是满意。
不止如此,刘林深知氏仪喜好虚名,常常当着众人面前夸耀氏仪,逢人便讲“氏仪是当世奇才”。
氏仪过得忘乎所以,连刘繇交托的使命都险些忘记了。
直到消息传开,兖州刺史刘岱在东郡起兵十万,以“清剿黄巾军”张饶为名,走东平、济南等地,直奔临淄。
氏仪一阵行色匆匆,闯入郡府大堂。
此刻,除了主位上的刘林以外,文武谋士分列左右。左侧排开,依次是王修、滕胄。
右边上首,分别是陈刚、陈到、太史慈。
看见众人神情肃穆,氏仪伫立在门口,着急询问道:“刘林,你几时可以出兵?!”
刘林心知氏仪为这事而来,挥挥手,示意他坐下休息。
大堂内,氏仪看见两边首座都坐了人,一面缓缓喘口气,一面径直向着王修位置走去。
王修明白其意,避免节外生枝,主动让出上座,径直到末座坐下。
待氏仪坐下,屁股还没坐热,又紧追着询问:“刘将军,主公交托大事,断不可延误呀!”
“子羽兄,且稍安勿躁。”宽慰氏仪几句,刘林正色扫视众人,念道:“今主公有令,要某出兵北海,谁愿为先锋?”
陈刚闻言,一个抱拳,高声喊道:“俺愿往!”
陈到坐在一旁,心里也不甘示弱,抢声道:“叔至也愿往!”
望着他俩争先恐后,刘林内心高兴,脸上堆笑。但目前人少,自然不可能全去。
刘林见他们二人,一面拖着下巴,一面沉思片刻。
“叔至,你率五千人马为先锋。”权衡再三,刘林缓缓说道。“某自领兵五万为中军,子义、陈刚一同前往。”
“明日一早,大军前往北海!”
陈到等三人闻言,齐声喊诺。
而后,刘林转头望向王修,声音微微放缓,轻说道:“叔治,家中之事,尽交托于你了!”
说罢,刘林朝王修一记抱拳,聊表心意。
看见刘林借‘家中之事’隐喻胶东、牟平城池,王修自然不敢怠慢,也回礼喝道:“请将军放心!”
一切安排妥当,刘林点了点头,朝氏仪看去。
氏仪坐在一旁,看到众人都已有所安排,忽然不急了,神情放松,只当所有事情和自己无关。
见氏仪没有疑义,刘林便吩咐众人退下。
须臾,当所有人都陆陆续续离开大堂时,只见太史慈迟迟未动,口中一言不发,脸上写满疑惑。
刘林看了一眼,直接问道:“子义,你怎么了?”
“刘将军,那孔太守与某家有恩,子义断不可占他城池,有损大义。”太史慈抬头看着刘林,缓缓说道。
过去太史慈在辽东避难时,孔融常常派人接济他母亲,此番恩情颇重。
上次他为了帮助孔融解围,两度杀出黄巾军的包围,还找来了刘备作为援军,杀退了黄巾大军。
看似像是报了恩情,可人情又岂是轻易能还完的。
刘林也明白其中道理,但刘繇军令如山,更何况自己还签了军令状。倘若要是不去取北海,氏仪怕不会放过自己。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刘岱进青州一事。
刘岱麾下十余万人,倘若要是被他先取下临淄城,与刘繇汇合一处,怕是青州就要易主了。
“子义,不可胡思乱想!”刘林拿着茶盏,走到太史慈跟前,将茶盏递给他,宽慰说着。
看到茶水升腾热气,太史慈眼底的光微微暗淡。
他琢磨着,倘若跟随大军前去攻取北海国,杀敌建功不在话下。可对于有恩于自己的孔融,近乎于恩将仇报。
想到这,他深深陷入了沉思。
“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犹疑不决!”
看出来太史慈的犹疑,刘林装作摇摇头,一声长叹。
这是书上记载太史慈临终时所说,为了激起太史慈的那一份斗心,他故意将话说给他听。
果然,太史慈被这番话震慑了。
没错,想着自己练就一身武艺,不正是为了能有所成就吗!现在却碍于恩情,险些丧失了志气。
想到这里,太史慈猛地抬头,眼底流露一丝光芒。
看见太史慈脸上又恢复神采,凑上前去,低声说道:“子义,待大军过了昌邑后,你我分兵而行。”
“取北海一事,尽交托于你!”刘林诉说道。
听到这里,太史慈又是一惊,同时心里又很诧异。
为什么刘林要在昌邑分兵?而且,自己不过是刘繇招募的一介乡勇,他怎会如此看重自己?
并且直接要将大事相托,难道不怕所托非人嘛!
“子义初来乍到,将军万万不可这么做!”太史慈慌张拒绝道。
这时,刘林眼神冰冷,目不转睛盯着太史慈看了一阵,一言不发。而太史慈眼神并未闪躲。
目光对视,彼此却是惺惺相惜。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