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南阳草庐  季汉之乱世虎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陈达此时已经有了完全的记忆,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有了很多。

    时光易逝,转眼之间已过去数月有余,其间徐庶等好友常来拜访,陈达深知徐庶乃是一剑道高手,于是经常厚着脸皮向徐庶讨教招式,徐庶见陈达有心学习,有空就带陈达寻一空旷之处向陈达传授一下些基本招式。

    陈达在这期间还想着试图搞一些有用的发明,只可以思来想去收效甚微,只想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不过陈达倒是在算术方面给诸葛亮露了一手,这些诸葛亮从未听说过的概念,引得他神游其中,流连忘返,对陈达的智慧连连称赞,只以为陈达这一摔获得了神瑜,才掌握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知识。

    期间陈达表现出了超越世人的见识,对时事看法一针见底,提出的各种主张令诸葛亮赞叹不已,有些想法就连诸葛亮也自愧不如,渐渐地诸葛亮不再将陈达视为书童,而将其视作挚友,早晚交流,相互学习。

    在交流中,陈达对当今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当今之世,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局面早已不在,称雄一时的袁氏兄弟已成往事,北方膏腴之地尽为曹操所据。唯有西凉马腾、江东孙权、荆州刘表、蜀中刘璋等堪堪与曹操抗衡。

    皇叔刘备居于新野已有五年之久,虽然仅有一新野小城,却不忘复兴汉室之愿,令关张赵等将每日操练兵马无有废弛,凭借仁德之名广纳贤士,颇有吞吐天地之志。

    此时的诸葛亮倒是十分清闲,或与贤士结伴遨游山水之间,或与草庐安坐筹谋救国之策。

    幸好诸葛亮的草庐虽小,却装满了各门各类的书籍,读书对于陈达来说可是十分在行,每日潜心研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自有大佬诸葛亮加以讲解。潜移默化之中,陈达已将治国之策,排兵布阵之法熟记于心间。

    诸葛亮作为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自然少不了与荆州贤士们纵论天下大事。每每有此活动,诸葛亮都会将陈达带在身边。

    有一日,诸葛亮与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一起品评天下名士。从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到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再到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之曹孟德,涛涛之音不绝于耳。最后谈论到诸位身怀之志向,崔州平、石广元等人皆有规避乱世,遨游于世外桃源之意。

    诸葛亮看着几位好友,淡然的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道:“身负才学,当有佐明君,平天下之志,似诸君避祸于山林之中,实非大丈夫之所为。”

    徐庶笑道:“闻孔明之言,似乎有出仕之意,不知以君之才学可以谋得何等官职?太守、刺史之位可乎?”

    孔明听完大笑道:“区区太守何足挂齿!依我看来,要做就做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之管仲,攻取齐地七十二城之乐毅。”

    诸葛亮之言一出,满座皆惊,如石广元、孟公威等皆交口称赞却掩面讥笑,唯有徐庶与崔州平深知诸葛亮之雄才伟略,对诸葛亮的话深信不疑。

    诸葛亮可不在乎他人的想法,回头看看听地入迷的陈达道:“四郎有何志向?”

    陈达尴尬一笑道:“我本小小一书僮,怎敢与诸位高士相提并论。”

    徐庶打趣道:“我等也不过一群山野村夫,哪有什么尊卑贵贱之分,四郎但说无妨。”

    陈达点点头,沉思片刻道:“不怕诸公嘲笑,我之志向,愿学卫青霍去病,深入大漠,北驱匈奴,封狼居胥,扬我大汉国威!可是当今之世,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已有数十年之久,黎明百姓早已不堪其扰,吾愿与孔明先生共佐明主,还百姓一太平盛世。”

    徐庶不禁拍手道:“惭愧惭愧!我等见识竟不如一小僮。”

    其余诸公皆叹息不语,刚才之言不过寻常交流,很过众人便将其抛在脑后。几人觥筹交错,兴致正佳,抚琴舞剑好不快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