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4章拼音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拿来纸笔,在上面唰唰写下声母、韵母,并解释了其作用。
    桂彦良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因为,这东西老祖宗早就有了。
    比如老朱修的《洪武正韵》便说了: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智者察知之,分其清浊之伦,定为角征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征,而天下之音尽在是矣。
    然则音者,其韵书之权舆乎?夫单出为声、成文为音,音则自然恊和,不假勉强而后成。虞廷之赓歌、康衢之民谣,姑未暇论。至如国风雅颂四诗,以位言之,则上自王公、下逮小夫贱隶,莫不有作。
    《洪武正韵》是老朱为了根除旧韵蛮音,恢复中原正音才修订的。
    洪武八年,新韵书编成,计十六卷,七十六韵。
    而桂彦良也参与了修订。
    桂彦良一开始还十分不习惯,但陆渊教了几遍,桂彦良自己尝试是用这些太西字符来切音(拼音)却发现比汉字注音要好用。
    古代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
    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但换成字母就方便多了,只要记住音节,便是不识字也能读出来。
    桂彦良感叹道:“此法于国于民大.大有好处,可谓功在千秋!”
    “但想要将全部字词都确定注音,同时还有让所有士子方便使用,却并不容易。”
    因为古代语言规则有三种:雅言规则、各地读书音、各地方言。
    《洪武正韵》的读音便偏向江淮话。
    而想要确定适合天下人的读音,绝对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到的。
    陆渊道:“陛下对于《洪武正韵》并不满意,我可以向陛下借人,修订拼音,并修订字典。”
    “重制切音(拼音)之法。以此让蒙学孩童,两三个月就能自行切音。而所有切音都在字典之上,孩童比照字典便能自学汉字。”
    桂彦良简直是不敢想象,竟然有字典这样的神器!
    桂彦良激动道:“事不宜迟,我这就跟你一起进宫面圣!”
    便在这时候,魏通走了进来,将一封信递到陆渊手中。
    陆渊打开看了片刻,就笑了:“这些家伙还不死心!”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