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0章 玄武之辩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孔讷冷哼一声,强装镇静道:“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如果得罪了上天,祈祷什么神也没有用的。”
    “这说明,孔子是要天下人敬畏天命,把天看做一切的生命之源。自然要对于天现的异象怀着敬畏之心。”
    陆渊道:“孔子是说过这话,但却是要看这是对谁说的,才能明白他老人家的真正意思。”
    “王孙贾问曰:与其献媚于屋内西南角主宰生死祸福的神,不如献媚于掌管衣食的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不对。如果得罪了上天,祈祷什么神也没有用的。”
    “媚,逢迎取悦,巧言令色,鲜矣仁。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媚不如敬矣!”
    “而王孙贾是齐闵王侍臣,孔子这话乃是说给齐闵王听的,是让君王知礼、敬礼,不可胡乱祭祀。”
    孔讷气得脸色涨红,脸上的青筋都隐隐可见。
    他说的每句话,都被陆渊迅速而有力的反驳回来,而且都是用孔子的言论。
    孔讷根本没办法反驳!
    要怪只怪孔讷自己连论语都读不明白,一知半解就跑出来与人辩驳。
    但他却还有一个杀手锏!
    孔讷一
    指陆渊:“在座的都是当朝大儒,你且问问,谁反对天人交感?”
    “你在这里歪曲圣人言论,否认天人交感,便是否定皇权天授,你这就是动摇大明社稷之根基!”
    “如此妖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陆渊依然淡定,他早就料到对方会用出这招。
    真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源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肯定了天道与人性的统一性,人性源于天性,也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基本含义。
    这也是荀子与孟子的分歧所在,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认为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人而改变。
    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
    而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天人感应’这才建立了君权天授的思想。
    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但汉武帝是想用君权天授来稳固自己的统治,但后世的儒生
    却是利用天人感应,不断地削弱、控制皇权。
    一旦出现一点天相,便要皇帝反省己身,甚至下罪己诏。
    到了明代中后期,儒生更是借此不断削弱皇帝的权利,甚至让皇帝连皇城都出不了。
    陆渊喝道:“当今皇帝,崛起布衣,纬武经文,以与群雄角而胜之;乘胜而北,驱虏而置之大漠之外。再辟乾坤,洗涤日月;奠定海岳,百姓复而冠履,夫岂直得圣人之威哉?”
    “便观历朝历代,得位最正者唯有我大明尔!”
    “天下民心尽归明,这才是陛下得以御极的真正根基!”
    孔讷张了张嘴,却是无法反驳,否则这就是在动摇朱元璋的统治了!
    杨靖立即大喊一声,向南边皇宫方向下拜:“我皇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也!”
    在场的官员看了看孔讷,也跟着跪下高呼:“陛下民心所向,我大明万年!”
    外面的百姓受到影响,纷纷跪下山呼:“陛下万岁,大明万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当日虽然在朝堂上不支持,不反对,但如此盛会他又怎么会错过。
    他早就在华林园楼阁看着了,之前一直借着望远镜观察那边的情形。
    突然看到百姓呼啦啦跪下
    高呼‘陛下万岁,大明万年’,洪武大帝也不禁动容。
    “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而百姓才是大厦之根基,若是根基不稳,天下又怎么能够安定!”
    旁边的朱标深以为然:“儿臣定然谨记。”
    杨靖行三拜九叩大礼之后与百官一同站了起来。
    杨靖看着孔讷沉声说道:“我大明得国最正,岂会因为一些天相就社稷动摇。”
    “衍圣公即便认为陛下之前删改亚圣著作,也不必攻击后圣的学说嘛!”
    孔讷气得脸色发青,这才记起之前老朱大肆删改孟子学说。
    当时,他父亲当家,是骂过几句来着。
    但也就发几篇文章发发牢骚,过后谁还记得啊!
    孔讷是真没想到这茬,却是被这大尾巴狼拿出来说事!
    孔讷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