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大明铁头娃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此人之才不在杨士奇之下,有首辅之姿!”
    朱标顿时一惊,这解缙竟然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杨士奇确实有能力,一上来就将宝钞提举司管理的井井有条,提出的几个政见也是被朱元璋所采纳。
    而现在又冒出一个栋梁之才,朱标那个喜啊,脸上笑容都掩饰不住。
    “快与我说说这个解缙!”朱标急切道。
    “这解缙啊,三岁便能认字,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应口成诵。”
    “五岁便是能开口成诗。这解缙的神童之名便已经传遍乡里。”
    “十岁,解缙已能贯穿四书五经传注义理,读书一目数行。”
    说到这里,陆渊停顿了一下。
    他记得,解缙是洪武十九年,受到茹太素赏识,命县令越级除授解缙为廪膳生。
    而洪武二十年,解缙举江西乡试,中解元。
    第二年,解缙参加殿试,为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
    但同年九月,解缙便是上呈《太平十策》被老朱赶回去省亲了。
    当然,这也是老朱惜才。
    老朱对解缙的父亲说了: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老朱那时候已经看出了解缙,性格莽撞,在官场是要倒大霉的,让他回去养养性子,等沉淀十年之后,方可大用。
    也算给朱标留一个股肱之臣。
    如今,解缙说自己是国子监的学生,倒是出乎了陆渊的意料。
    是史书有误,还是因为自己的出现,造成了蝴蝶效应。
    陆渊正在沉思,
    而朱标却是见他愣神,不由喊了两句。
    陆渊这才回神:“刚才想到了一些事情。”
    “咳,说回这解缙。”
    “洪武二十年八月,解缙举江西乡试,中解元。”
    “武二十一年一月,解缙赴京会试。二月,解缙参加礼部会试,为第七名。”
    “三月,解缙参加殿试,为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四月,呈《大庖西封事》,不久又上《太平十策》。 九月,与兄同被皇帝赐归省亲。”
    “洪武二十二年,解缙因为入兵部索要仆役时傲慢无礼,遭兵部尚书污蔑,改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九月,再次与解纶同归省亲。”
    “洪武二十三年,解开病,敕赐解缙与父亲回归故里。”
    “洪武二十四年,替虞部郎中王国用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主张为李善长平反。五月,同父亲回归故里,终养老父于家。”
    朱标听得这里也是有些懵了,这几乎一年一次给这解缙放假,这在老朱这里可是没有先例啊!
    “这解缙是做了什么,为什么一次次被赐归省亲?”
    其实陆渊也是有些无语,这换什么人都明白老朱的意思了,也该收敛性子了。
    但解缙偏不,就是莽!
    这就是大明铁头娃啊!
    要不是解缙有才,得到老朱的喜爱,坟头草都有两米高了,哪里会一次次警告你!
    “殿下,以为现在的朝廷如何?”陆渊不答反问道。
    朱标犹豫片刻才道:“父皇励精图治,改革政务,清楚贪腐,如今朝
    廷一片清明。”
    “怕朝廷衮衮诸公都成了保守派,遇事睁只眼闭只眼,只求能活到退休吧。”陆渊毫不留情地解开这层遮羞布。
    朱标神色一滞,确实如同陆渊所说。
    经过空印案、胡惟庸案、以及最近的郭桓案,法司各级官员不断逮捕大臣,很多今天同朝为臣的人第二天就不见了踪影,真可谓腥风血雨,变幻莫测。
    官员那是真不敢伸手了,甚至有些不敢开口了,一个个都是得过且过。
    “但解缙不同, 他年轻气盛,为官之后更是敢于直言,针砭时弊,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
    “但也因为其性格耿直,直言不讳得罪了许多官员,因此屡首弹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标沉默下来,解缙是有才华,但显然不适合当官,至少不适合在中枢。
    陆渊继续道:“陛下原本是想晾解缙十年,但十年之期未到,便已经是朱允炆登基了。”
    “建文帝召解缙回京,本打算重用。解缙却是被权臣弹劾,守孝不满就入仕者,属于不孝。”
    “于是,建文帝又将解缙贬到河州。”
    “建文四年,燕王登基,九月解缙入并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这也就是内阁的雏形了。”
    “一同入阁的还有: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六人。”
    “朱棣十分倚重解缙,任命解缙为内阁首辅。甚至直言: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