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天降大灾,天人感应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哈哈,标儿,你可看到了,那些个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的样子。”朱元璋哈哈大笑。
    “那些个腐儒整天动辄圣人之言,行身之则。”
    “一抬出尧舜二帝,那些人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哈哈。”
    朱元璋显然心情十分好,那些文臣经常搞得他下不来台,如今能整治一下他们,而且还是用他们的圣人之言驳倒他们,这完全值得老朱高兴!
    “但是虽然那些大臣在朝堂上哑口无言,但等到明田制昭告天下,却是一定会引起天下动荡的。”朱标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咱自然也是想到了。但此等延续大明国祚五百年之法,咱拼尽全力也会推行下去,这些荆棘,咱会为你除掉!”朱元璋沉声说道。
    朱标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又有哪个皇帝会为太子做到了这种地步。
    “大哥,我也会辅助你的!”一边一直没有出声的朱棣也是说道。
    “你们兄弟同心,定然会开创大明盛世!”朱元璋也是十分满意。
    “儿臣定然不负父皇期望!”朱标深深躬身。
    “父皇,三批万灵散共得白银二十万两,这些钱已经按照您
    的吩咐全部运到了内库。”
    “很好,这样看腐儒还反对我北伐,咱的粮饷都从内库调拨,他们还怎么反对!”朱元璋说道。
    “不过,标儿,你为何会私底下销售万灵散?”
    就连朱棣也是看向了朱标,他这个大哥一向仁厚,之前可是完全干不出这种事情的啊。
    “咳,这事情也是陆先生教的,他还说这叫什么饥饿营销。”朱标有些不好意思。
    “标儿,你也别不好意思。”
    “治大国如烹小鲜,身为帝王不能光靠仁德,有时候也需要恩威并施,方能震慑群臣。”朱元璋说道。
    “标儿记住了。”
    “另外,暗中销售万灵散的事情,我交给了王贵,这事情是否会牵扯到他.......”朱标问道。
    “这事咱也没想到詹徽竟然会这么快都掌握了,还是要将王贵抓起来做做样子的,之后就先到外地去做事吧。”朱元璋说道。
    “那标儿就放心了。”朱标松了一口气。
    “父皇,大蒜素目前已经制作了两千份,是时候在民间发放了。”朱标说道。
    “应天府之中的百姓已经有一些传言,说陛下只注重那些达官贵人,而不管百姓死
    活,将万灵散价格定那么高,只想捞钱。”朱标皱眉说道。
    “哼,这些恐怕都是那些个老鼠放出来的谣言,真正听信的人不会很多。”朱元璋冷哼一声。
    “不过,也没必要放任。是时候将大蒜素在民间发放了,也好让这神药真正惠及百姓。”
    “我早已经命人成立‘金匮医馆’直接将大蒜素在其中销售即可。”
    “父皇英明!”朱标拱手道。
    此时,蒋瓛走了进来,恭敬一拜:“启禀陛下,翰林院学士求见。”
    “宣他们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快,几个头发花白的大儒走了进来,这些都是负责修书撰史的大儒。之前朱元璋下令让他们查了各朝各代的史书,以了解王朝末年天气的变化。
    “臣等拜见陛下!”几位大儒齐齐行礼。
    “不必多礼,今日你们联袂而来,相比那事是有了结果了?”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道。
    “陛下料事如神。”
    “快说说。”朱元璋急切道。
    刘三吾拱手一礼,而后说道:“西汉末年,有关严寒的记载已明显多了。”
    “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雨雪。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国雨雹,大如斧,蜚鸟死。阳朔二
    年,又发生了春寒,阳朔四年四月,雨雪,燕雀死。”
    “汉成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
    “当时王凤专权,五侯当朝。其外戚势力已经影响了皇权,这是上天的警示。”
    “之后,王凤的侄子王莽果然篡夺汉室。”
    朱元璋皱起眉头:“继续说。”
    “而到了王莽时期,君王无道,更是灾厄遍地。”
    “天凤四年八月,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天凤六年四月,霜,杀草木。地皇二年,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蝗。地皇四年秋,霜,关东人相食。”
    “整个王莽掌权时期,枯旱霜蝗,饿殍遍野,这就是上苍对无道之君的惩罚!”
    刘三吾长叹一声说道。
    “陛下,汉成帝早期喜欢文辞,宽博谨慎。但即位之后却是沉湎酒色,荒于政事,宠幸妖妃赵飞燕,以至于天降大灾,此乃天人感应啊。”另一大学士也是说道。
    若是原本,朱元璋会认同他们的话,但经过陆渊的讲解,老朱明白了这乃是自然规律,气候变化。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