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种土豆救不了大明朝  大明:长生国师,朱元璋吓坏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祥瑞啊,这是祥瑞。”

    朱元璋眼里的欣喜是藏不住的,他死死盯着魏光,继续说道:“虽然你在德宁县的所作所为触犯了国法,但如果将此物献给朝廷,并推广出去,也算是将功抵过。”

    “不,此乃利国利民之物,应该是大功一件。”

    “没那么容易。”

    魏光却是摇了摇头。

    种土豆,可救不了大明朝。

    “什么意思?”

    朱元璋挑起眉头。

    魏光看着田地,伸出一根手指头说道:“第一,老百姓不认这东西,除了我们之外,谁知道土豆好不好种?能不能当主食吃?产量大不大?”

    “我们说得天花乱坠,别人不相信你也没办法,与其种植闻所未闻的粮食,还不如求稳,所以想要在短时间内推广不太可能。”

    说话间,魏光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头:

    “第二,百姓可能决定不了。”

    “如今大量的土地都在地主、豪绅手里,农民没地怎么种?而土豆产量大,意味着价格会被压低,如果你是那些地主豪绅,你会选择种植价格低廉的土豆吗?”

    一席话说完,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本以为这会是祥瑞,能让更多的百姓吃饱喝足,但魏光另辟蹊径的解读,倒是让他陷入了沉默。

    是啊,百姓会相信吗?

    即便有了魏光的保证,他自己都是半信半疑,更何况那些经不起风险的百姓。

    一旦土豆收成不好,就意味着来年没了食物。

    严重的话,这会死人的。

    朱元璋嘴里喃喃,像是问自己,又像是在问魏光:“虽然战争已过,但百姓尚未恢复生机,土豆应该会有人种吧?”

    “很难。”魏光摇了摇头。

    见几人还不懂,他只得继续解释道:“别说现在正恢复民生,就算是饥荒,想推广土豆的种植也难如登天,为啥呢?”

    “因为饥荒对地主的影响很小很小。”

    “就算是大灾之年,地主也能吃饱喝足,所以他们干嘛要种土豆?土豆的产量虽高,但这些地主赚的钱反而少了,为了银子,他们还是会选择种植主流的小麦和水稻。”

    “关键在于,历朝历代,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想要种植什么,其实是由这些地主决定的,想要推广,得先过他们这一关。”

    “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朱元璋失魂落魄。

    在来德宁县之前,他志得意满。

    大明初立,百废待兴。

    他已经做好大干一场的准备了。

    但魏光的这一席话,让他深深自我怀疑,他真能改变百姓的生活吗?

    魏光笑了笑,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老哥,其实大明已经很不错了,当今皇帝对百姓还不错,虽然使用的办法很低级,成效缓慢,但至少也算是一位明君。”

    朱元璋却没有任何欣喜。

    他盯着魏光,再问道:“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吗?”

    “办法自然有滴。”魏光说道:“很简单,斗地主,分田地。”

    “这不妥吧?”朱元璋皱起眉头。

    魏光笑了笑,道:“开个玩笑而已,别当真,其实只需要减少百姓的赋税就行,种不种土豆真的没那么重要。”

    “朝廷一直在减税,现在还需要减吗?”旁边的朱标问道。

    “还远远不够。”

    魏光看着地里的农民,悠悠道:“尽管朝廷一再减免赋税,但执行到地方时,难保地方官不会想出其他赋税出来,所以想要一劳永逸,必须得使用一套完整的制度。”

    “朝廷今天减什么税,明天减什么税,其实作用有限,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没有完整的制度,地方很难做执行到位,除非算了,不说了。”

    “难道你有办法?”

    朱元璋听到了话中有话。

    “自然有。”魏光嘴角勾起,试探道:“但是,你们能影响朝廷的决策吗?就算能影响,你们怕是也不敢用。”

    朱元璋眯起眼睛,说道:“我们自然影响不了朝廷的决策,而且,这不是你的职责吗?你有好办法,为什么不上奏朝廷?”

    “因为这问题很难。”

    魏光无奈摇头,苦笑道:“纵观历史,变法者,无不从流血牺牲而成,下场都很惨的。”

    “你怕死?”朱元璋冷笑。

    “怕啊,谁不怕死?”魏光诚恳的点头。

    朱元璋气得牙疼,这家伙还真是诚恳得让人想打他。

    旁边的朱标上前道:“魏大人,自古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利国利民,何惧之有?”

    “你们不怕死?”

    魏光笑呵呵嘲讽道。

    朱标慷慨笑道:“死有何惧?”

    “好,既然不怕死,那我把办法告诉你们,你们去死你们去做好了。”魏光说道:“这办法叫摊丁入亩。”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减少赋税,但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自古以来,赋税之征主要是田赋、丁银、徭役,执行到地方时,甚至还出现了口赋、算赋等多种税收,导致百姓负担很大,如遇天灾之年,百姓没了土地,收成变少,但收的税还是按照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