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章 官威!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偏向何方,自然已经是一目了然。
    若是聪明一些,不那么固执的人,听到这番话就知道不管怎样,绝对是告不赢了。
    张家村的族老和这个县令明显就是一伙的!
    串联沟通,沆瀣一气!
    县衙门口,诸多百姓也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一个个低声说道:“还乐善好施?张家村那个老家伙,简直是吃人不吐骨头才对!”
    “咱们别的地方虽然也是发的粮食,但也才扣了两成。”
    “只有他,起步就是三成,若是遇到孤儿寡母之类的,只克扣一半,那都是他突然良心发现了!”
    “谁说不是呢?我可是听说了,张家村里面就真有人被逼得活不下去了的。”
    “不仅朝廷发下来的粮食一分没收到,还把人家的地都给收走了。”
    “说是官府决定的。”
    “狗屁嘞!官府哪儿有这个权力?那啥《百姓日报》里不都说过,官府收田只是什么‘所有权’变更,地还是归大家使用。”
    “根本不变的!”
    “就是这些家伙勾结起来,一起敛财,把人往死里逼而已!”
    朱允在一旁听的很不是滋味。
    朝廷下令,要各地方官府发放银子赎买田地,将田地收为国有,但到了陕西布政使司这片地界,突然就变粮食了。
    但若是变粮食也就算了。
    至少也不会招致百姓不满,但偏偏这些家伙发放粮食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从中克扣。
    毕竟银子可没办法玩儿那么多的花样。
    是多少就是多少,稍微一个不小心,那可就是要杀头的大罪!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教训,他们可是吸取到了。
    不敢玩儿的那么大胆。
    而这个时候,朱允也才明白,为何陕西这几年会接连上报‘干旱’了。
    因为这等方法势必会导致官府的粮食不足。
    所以必须得从外面调动粮食进来才行,但这些家伙都是只进不出的貔貅,指望他们自己掏钱买粮食?
    那可当真是妄想!
    所以他们才把主意打到了朝廷的赈灾粮上。
    反正陕西这片地界时常遭灾。
    这已经是常有的事情,只要连续几年吃够了赈灾粮,把粮仓里的粮食给补上。
    那原本朝廷拨下来的银子,不就彻底进他们自己的腰包了?
    而回流的那些粮食,更还是可以当做一笔额外的收入,岂不美哉?
    反正陕西布政使司地处偏远,也就几年的功夫,根本不容易被发现。
    只是没想到,接连几年的干旱,让朱允想到了日后同样因为多年大旱,在陕西起家的李自成。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变局,所以朱允才会命人下来探查。
    可就是这么一查,才发现了这些陕西地方官员背后的动作,为了将银子吞进自己的腰包,当真也是花了大心思!
    不过,这对陕西的官员来说,吃赈灾粮,已经早就是一种常态。
    时不时就得上报各种灾害。
    偏偏你还弄不清楚到底是真的遭了灾还是假的,因为有时候地方上真就受了灾!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捉摸不透。
    说到底,还是陕西这地界离大明的政治中心太远!不管是如今的应天府还是日后的北平,都在极为东边的位置。
    到了日后的清朝,这种吃赈灾粮的事情,依旧极为常见。
    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天高皇帝远,百姓穷困,地方官员在这种地方,和土皇帝几乎无异!
    不过这些问题,等大明有了火车之后,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路程的缩短,代表的是皇权范围的扩大,而当有朝一日把路修到了乡村之后,就是彻底打破皇权不下乡这个铁律的时候!
    只是现在……
    澄城县的县令依旧可以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各个宗族的势力,在乡村之中,依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大人!此乃草民收到的粮食!”
    只见张黎生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袋,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倒了出来,暗黄的米色,混杂着粗粝的黄沙。
    显然,这是老旧到烂掉的陈粮。
    被掺了沙子!
    “就这种粮食,草民就算是收到了一千斤,一万斤也没有用啊!”
    “大家来评评理,这能吃吗?!”
    张黎生这么一问。
    大家立刻群情激奋,这都明显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陈粮了!甚至里面可能有些米都烂掉了!
    还怎么吃?
    就这批米的价格,只怕不足原本发放新粮的十分之一!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