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洪武下葬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软弱的年轻皇帝,此刻展现出了真性情。

    “皇爷爷,孙儿一定会守住您打下的大明江山。”

    在葬礼的最后环节,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当司礼监准备宣读陪葬品清单时,建文帝突然摆手制止。

    “皇爷爷生前节俭,陪葬之物从简即可。”他看向在场的藩王代表,“诸位皇叔以为如何?”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

    朱元璋生前确实提倡节俭,但帝王葬礼向来规制森严。

    建文帝此举,既是对祖父遗志的尊重,也是在向天下展示新朝的仁政。

    燕王代表、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率先表态:“陛下圣明,父王也常教导我们要效仿太祖勤俭。”

    宁王代表紧接着道:“陛下体恤民力,实为明君之举。”

    其他藩王代表纷纷附和。

    唯有苏宁,在听到这番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葬礼结束后,诸位亲王在偏殿稍事休息。

    朱允炆特意来到苏宁身边,关切地问道:“三弟身体可还撑得住?”

    苏宁勉强一笑:“劳陛下挂心,臣还撑得住。”

    “朕已命太医在武英殿候着,一会儿再去给你诊脉。”

    “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苏宁顿了顿,又道,“方才见陛下制止宣读陪葬品清单,实为明智之举。皇爷爷若在天有灵,定会欣慰。”

    朱允炆叹道:“皇爷爷一生节俭,朕岂能因一己之私而劳民伤财。只是……”

    他欲言又止。

    “陛下可是担心诸位皇叔会有非议?”苏宁轻声问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削藩在即,朕不得不谨慎。”

    苏宁沉吟片刻,道:“陛下,臣以为,削藩之事宜缓不宜急。诸位皇叔镇守边疆多年,功在社稷。若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这番话让朱允炆有些意外:“三弟向来主张强干弱枝,今日为何……”

    “臣是就事论事,”苏宁咳嗽了几声,“如今大局初定,当以稳定为重。”

    这时,方孝孺走了过来,接过话头:“吴王此言差矣。正因为新君即位,更应当机立断,树立威信。”

    苏宁看了方孝孺一眼,淡淡道:“方学士熟读经史,当知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教训。”

    方孝孺不以为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陛下名正言顺,天下归心,岂是当年景帝可比?”

    眼见争论将起,朱允炆连忙打圆场:“二位都是为国着想,此事容后再议。三弟身体不适,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苏宁也不坚持,在赵灵儿的搀扶下告退。

    走出殿外,赵灵儿低声道:“王爷方才为何要替藩王说话?”

    苏宁微微一笑:“我那不是替藩王说话,是在替大明江山说话。建文帝性子急,方孝孺又太过书生意气,若真逼反了四叔,天下必将大乱。”

    “那王爷为何不直说?”

    “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建文正在兴头上,听不进逆耳之言。”苏宁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等着看吧,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葬礼持续了整整七日。

    这七日间,南京城夜夜灯火通明,百姓自发守夜,为这位传奇皇帝送行。

    第七日深夜,当最后一批官员离去后,苏宁独自留在享殿内。

    他屏退左右,跪在朱元璋的灵前。

    “皇爷爷,”他的声音不再虚弱,“您终究还是走了。”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复杂的表情。

    “您知道吗?这些年来,孙儿每天都在害怕,害怕被您看穿,害怕步那些功臣的后尘。”他轻抚着梓宫,“但现在,孙儿反而有些想念您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轻轻放在灵前:“这是孙儿这些年来暗中推行的一些新政,本想找机会呈给您过目……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

    奏折上记载着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等种种措施,都是苏宁这些年在装病期间,通过明熥商行暗中推行的。

    “您总是说孙儿太过激进,可您知道吗?若是大明不改变,百年之后……”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深深叩首。

    当他走出享殿时,赵灵儿正在门外等候。

    看到他通红的双眼,她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为他披上外袍。

    “灵儿,”苏宁轻声道,“从今天起,我们不必再活得如此辛苦了。”

    赵灵儿依偎在他怀中:“只要与王爷在一起,妾身从不觉得辛苦。”

    洪武皇帝的葬礼,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场葬礼也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一个暗流涌动、充满变数的时代。

    而在北平,燕王朱棣在接到葬礼详报后,与谋士姚广孝进行了一番深谈。

    “允炆这孩子,倒是有他父亲的一丝丝魄力。”朱棣将密报递给姚广孝。

    姚广孝仔细阅后,沉吟道:“新帝登基就敢动陪葬规制,确实不简单。不过更让贫僧在意的,是吴王的表现。”

    朱棣挑眉:“允熥?他怎么了?”

    “据报,吴王在葬礼上公然反对急行削藩之策,与方孝孺发生了争执。”

    朱棣闻言大笑:“这小子,倒是学会审时度势了。”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