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和风细雨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很多。”

    他取出一叠图纸:“这是改良纺车的图样,让工匠坊尽快试制。另外,我在书中看到一种新的记账法,叫‘复式记账’,你让周先生他们学习一下。”

    “奴婢这就去办。”

    马和躬身退出,心中对这位年幼的皇孙越发敬佩。

    明明身在孝陵,却能运筹帷幄,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不留任何把柄。

    夕阳西下,孝陵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苏宁站在享殿前,望着殿内马皇后的牌位,轻声说道:

    “皇祖母,您看着吧!孙儿一定会让大明,变得不一样。”

    ……

    南京文枢坊的一处茶楼内,几名落魄文人正在借酒消愁。

    为首的老者叹了口气:“科场蹉跎二十年,如今连束脩都收不到了。”

    这时茶楼掌柜走了过来:“几位先生,孝陵那边正在招揽文人编书,待遇从优,可愿一试?”

    “编书?”几人面面相觑,“是哪家书院?”

    “听说是皇孙在孝陵办学,要编撰新式教材。”

    “噢?难道是那位至纯至孝的三皇孙?”

    “正是!”

    几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孝陵,没想到接待他们的竟是皇孙本人。

    “诸位先生请看。”苏宁将一叠书稿推到他们面前,“这是本宫设想的《国学》教材,不仅要收录经史子集,还要加入历代名臣奏议、治国方略。”

    为首的老儒生陈瑜翻开书稿,顿时眼前一亮:“这……这是将《论语》与《资治通鉴》相结合?妙啊!”

    “不止如此。”苏宁又取出另外几本手稿,“《算学》要包含账目实务,《格物》要讲解天文地理,《农学》要收录耕作技艺,《工学》要记载匠作秘法。”

    另一位擅长算学的文人李贽激动地说:“皇孙此举,是要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啊!”

    很快,孝陵东侧的几处偏殿就被改造成了编撰馆。

    数十名文人在这里日夜奋笔,按照苏宁的设想编撰教材。

    不时能听到激烈的讨论声:

    “这一段真的该用《朱子集注》吗?”

    “农书里的灌溉法应该配图说明!”

    “工坊新式织机的原理要写进教材吗?”

    而在另一边的孝陵学堂,如今已经扩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书院。

    三千名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被分为蒙学、小学、中学三个学部。

    清晨,朗朗读书声响彻孝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九九归一,算盘要精……”

    “水车之力,在于枢机……”

    常升这日特意前来探望,看到校场上一群学生在练习射箭,不禁赞叹:“允熥,这些孩子训练得不错啊!”

    苏宁微微一笑:“二舅,这些都是常家旧部的子弟。他们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将来都是我们大明的好儿郎。”

    “只是……”常升压低声音,“现在淮西各家都争着把子弟送来,会不会太招摇了?”

    “无妨。”苏宁胸有成竹,“来的都是客。魏国公家的徐辉祖在中学部,宋国公家的冯诚在小学部,就连凉国公家的蓝斌也来了。”

    他指着远处的教室:“不过我把他们打散了分班,每班都安排了我们的人。”

    这时马和前来禀报:“皇孙,明熥商行这个月的盈利已经统计出来,共计八万七千两。各地加盟商又新开了二十家分号。”

    “拿出五万两,用于书院扩建。”苏宁吩咐道,“再拨一万两,给编撰馆的先生们发双倍润笔费。”

    “奴婢明白。”

    常升看着外甥运筹帷幄的模样,不禁感慨:“允熥,你这书院的开销,怕是比国子监还大。”

    “值得。”苏宁目光深远,“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将会是大明最需要的人才。会算账的可以去户部,懂工事的可以去工部,知农事的可以劝课农桑。”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受过同样的教育,有着同样的理念。”

    消息传到宫中,朱元璋看着锦衣卫的密报,对朱标说:“你看看,允熥这小子,都快把孝陵变成第二个国子监了。”

    朱标担忧地说:“父皇,三千学生是不是太多了?而且还有那么多淮西子弟……”

    “让他折腾去。”朱元璋不以为意。

    他指着密报上的数字,“再说,这些开销都是明熥商行出的,又没花朝廷和内帑的一文钱。”

    “儿臣是担心,允熥年纪太小,如此张扬……”

    “张扬?”朱元璋冷哼一声,“他这是在给咱大明培养人才!你看看这些教材……”

    他拿起一本《格物》,“这里面讲的水利、农具,哪个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而在孝陵书院内,苏宁正在给中学部的优秀学生讲课。

    “今日我们讲复式记账法。”苏宁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借和贷要平衡,这是经商之道,也是为官之道。”

    台下,徐辉祖和蓝斌等勋贵子弟都认真记着笔记。

    他们起初是被家里逼着来的,但现在却真心被这些新奇的知识所吸引。

    放学后,苏宁特意留下马和:“这些学生中,特别优秀的要重点培养。尤其是那些寒门子弟,要多给机会。”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