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刘一菲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获奖复映专场,排片率应声回升至25%;日本最具实力的发行商之一,以800万美元的高价,成功购得《按摩师》在日本的版权;全球流媒体巨头奈飞也主动抛出橄榄枝,积极争取该片的全球独家流媒体发行权,谈判条件极为优厚……

    在随后举行的盛大庆功宴上,业内泰斗、著名导演孔生亲自前来道贺,他举杯与苏宁、陈晓君相碰,语气中满是感慨:“回想当年,我拿到第一个有分量的国际奖项时,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你们呢?仅仅凭借这第一部电影,就做到了……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啊!”

    苏宁双手捧杯,姿态谦逊地与孔导碰杯:“孔导您过奖了。如果没有山影集团前期的大力支持,没有像您这样的前辈们不吝赐教、指点迷津,《按摩师》绝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我们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宴会角落,微醺的陈晓君在自己的手机上留下了录音:“2014年10月28日,于东京。今夜,我们让‘光怪陆离’这个名字,真正在世界的舞台上散发出了属于它的光芒。但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是的,这辉煌的一页,仅仅是一个序章的结束。

    凭借东京电影节最高奖的殊荣与加持,“光怪陆离”不仅在国内彻底奠定了其无法撼动的行业地位,更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地打响了知名度,叩开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而属于苏宁与陈晓君的,波澜壮阔的电影传奇,其实,才刚刚翻开了它的第一页。

    ……

    十一月的宁波,初冬的寒意已悄然浸入空气。

    象山影视基地内,大型年代剧《大江大河》的拍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在搭建得极具时代感的化工厂车间场景内,苏宁饰演的宋运辉穿着一身洗得发白、领口甚至有些磨损的深蓝色工装,正全神贯注地拍摄一场技术攻坚的重头戏。

    镜头下的他,眉头紧锁,眼神里混合着知识分子的执拗与技术人员的专注。

    “宋运辉!记住,这个技术难关必须攻克!”导演孔生在监视器前,通过扩音器强调着角色的动机,“不是为了你个人的前途,是为了整个金州化工厂的未来!”

    苏宁完全沉浸在角色里,额角渗出的汗水顺着略显消瘦的脸颊滑落,他也浑然不觉。

    就在他抬手,用袖口随意擦拭汗水的间隙,余光不经意地瞥见了站在孔导身后不远处的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身影刘一菲。

    她比荧幕上看起来更加清瘦纤柔,素面朝天,脸上带着些许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但那双标志性的眼眸,依然清澈明亮,如同浸过山泉的琉璃。

    今天是她进组报到的第一天,穿着简单的米色长款风衣,安静地站在嘈杂的工作人员外围,认真观摩着现场的拍摄。

    即便如此低调,她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疏离又纯净的独特气质,依然让她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出挑。

    苏宁内心不得不承认,即使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刘一菲的美也是独树一帜的。

    那并非经过精心算计的艳丽夺目,而是一种浑然天成、未经雕琢的清雅灵秀,仿佛山涧清晨弥漫的薄雾,远观疏离,近看却愈发觉得迷人。

    “卡!这条情绪非常对,过了!”孔笙导演满意地喊停,随即注意到了身后的刘一菲,笑着招手,“一菲来了?正好,过来认识一下。这是苏宁,我们戏里的灵魂人物,宋运辉。”

    刘一菲闻言,缓步走上前来,礼貌地伸出右手,声音轻柔却清晰:“苏老师,您好,久仰了。我看过您参演的《正阳门下》、《父母爱情》,还有您自导自演的《按摩师》,非常精彩。”

    她的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却也维持着初次见面的得体距离。

    苏宁与她轻轻一握,注意到她的指尖微凉,食指侧边还沾着一点新鲜的墨迹,显然是刚做过剧本笔记。

    “刘老师太客气了,叫我苏宁就好。”他得体地回应,握手的时间短暂而适度,“期待接下来的合作。梁思申这个角色很有深度和挑战性,相信刘老师你一定能诠释得非常出色。”

    初次照面,两人都展现出专业演员应有的分寸与礼貌。

    三天后,剧组举行了正式的剧本围读会。

    正是在这里,苏宁才真正见识到刘一菲令人钦佩的专业素养。

    她饰演的梁思申与宋运辉有多场激烈的观念交锋戏,尤其是那段关于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政策的激烈辩论。

    “宋老师,在您看来,积极引进外资,难道就等同于出卖国家利益吗?”刘一菲念着台词,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坚定。

    周身的气场也随之改变,完全进入了那位自信、受过良好西方教育、试图以新观念冲击旧体制的海归精英角色状态。

    苏宁立刻被带入情境,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沉稳却不容置疑地接上:“梁小姐,我们或许更应思考的是,如何在外资和技术涌入的洪流中,守住我们自己的工业根基和民族品牌的未来。”

    两人的台词交锋精准有力,节奏分明,言语间的机锋与理念碰撞,让在场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不自觉地屏息凝神。

    孔生导演在一旁听着,频频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显然对这对重要搭档初步展现出的化学反应相当认可。

    围读会结束后,刘一菲主动拿着剧本找到苏宁:“苏老师,刚才那段关于技术引进的台词处理,我觉得宋运辉的反应或许可以再增加一丝层次?梁思申虽然言辞犀利,立场鲜明,但她内心对宋运辉的学识和品格是抱有尊重的,并非单纯的挑衅。”

    苏宁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刘一菲是那种沉浸在自己世界、话语不多的演员,没想到她对角色心理动机的理解如此深入和透彻。

    “你的感觉非常准确。”他立刻拿出自己的剧本,用笔在相应段落做着标记,“宋运辉这边的反应,他的固执和强硬,背后深层其实是源于对国家工业自主发展的深切忧虑,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而并非针对梁思申个人。”

    两人就这两个复杂角色的塑造细节、动机把握,站在会议室角落讨论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双方的助理前来催促下一项日程才意犹未尽地结束。

    离开时,刘一菲难得地对他露出了一个浅浅的、却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苏老师讨论剧本、对戏,感觉很舒服,很有收获。”

    “我也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