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爆火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她苦寻了这么久的人,竟然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了她的世界里。

    可他们之间,却隔着冰冷的屏幕,隔着遥远的距离,隔着一段再也无法重叠的过往。

    宿舍里的议论声还在继续,张玲她们正为剧情里的转折激动不已,但这些声音在君君耳中,都渐渐变成了模糊的背景音。

    她静静地坐了很久,直到笔记本电脑屏幕自动暗了下去,才缓缓伸出手,合上了电脑。

    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宿舍的空气中。

    所有的执念、不甘,所有的愧疚与寻找,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一个落脚点,也到了该放下的时刻。

    君君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晚风带着初夏的凉意吹进来,拂过她的脸颊,也吹散了最后一丝怅然。

    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望着远处零星闪烁的灯火,仿佛在对屏幕里那个鲜活的身影,也对自己那段短暂却深刻的过往,轻声说道:

    “苏宁,知道你过得很好,就够了。”

    说完这句话,她轻轻关上窗户,转身回到书桌前,拿起了明天要排练的戏曲剧本。

    屏幕里的世界再精彩,也终究是别人的故事,而她的生活,还要继续在锣鼓声与水袖间,一步一步,认真地走下去。

    ……

    《正阳门下》在湖北综合频道的首播,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瞬间席卷了平静的收视市场,激起的波澜远超剧组所有人的预期。

    这部以老北京胡同生活为背景的年代剧,没有流量明星扎堆,也没有炫目的特效加持,却凭着扎实到能看见生活纹理的剧本、精良的服化道、祝亚文作为男主的国民号召力,以及一众老戏骨细腻入微的表演,开播当晚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无论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一辈,还是对胡同文化好奇的年轻人,都被剧中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活的人物群像所吸引……

    韩春明的机灵坚韧、苏萌的娇俏任性、关大爷的通透睿智,每一个角色都像从生活里走出来的,真实得让人共情。

    而随着剧情推进,一个原本不算核心的角色,却意外地“杀”出了重围,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那就是苏宁饰演的“涛子”。

    这个穿着工装、头发乱糟糟的胡同串子,身上带着股混不吝的痞气,却总在关键时刻透着重情重义的热乎劲儿。

    他会为了兄弟韩春明跟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在工厂里耍小聪明赚点零花钱,甚至会因为暗恋的姑娘闹点小孩子脾气。

    苏宁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啃面包时的随性、跟人拌嘴时的狡黠、为兄弟出头时的决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小动作都自然得毫无表演痕迹。

    观众看着涛子从一个愣头青,慢慢在生活里摸爬滚打,既为他的糗事发笑,也为他的挣扎心疼。

    几乎是一夜之间,“涛子”火了。

    湖北综合频道的收视数据一路攀升,论坛、贴吧里全是讨论涛子的帖子。

    “这个演涛子的新人是谁啊?演技也太自然了吧!”

    “救命!涛子的痞帅真的戳我!比男主还让人心动!”

    “查了演员叫苏宁,是青岛人!还在《父母爱情》里演过江卫民?不知道《父母爱情》到底啥时候播啊!”

    微博上,#涛子人间理想##苏宁演技#的话题也悄悄爬上了热搜尾巴,虽然热度不算顶流,却全是实打实的观众自来水。

    苏宁那部早就被他丢在抽屉角落、几乎快遗忘的旧手机,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信息提示音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打破了他备考时的宁静。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父母爱情》的孔导,电话接通时,他的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欣慰:“小苏!看《正阳门下》了没?你演的涛子,太出彩了!”

    孔导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我没看错人”的骄傲,“我就说你有灵气,把涛子那股子劲儿拿捏得太准了!这下好了,你彻底打开局面了,对咱们《父母爱情》接下来的播出也是个好铺垫!恭喜你啊!”

    苏宁握着手机,心里暖烘烘的:“谢谢孔导,当初在《父母爱情》剧组您教了我很多,没有那段历练,我也演不好涛子。”

    “跟我客气啥!”孔导笑着说,“好好准备高考,等你考完,咱们再好好聊聊后续的机会!”

    挂了孔导的电话,梅老师的电话又打了进来,声音温柔又喜庆:“苏宁啊!我们全家都在看《正阳门下》呢!你那个涛子演得可真棒,活灵活现的,我家老头子都跟我说‘这小伙子演得像咱们胡同里的谁谁谁’!”

    “谢谢梅老师。”苏宁笑着回应。

    “对了,”梅老师话锋一转,带着点调侃,“之前帮范琳联系了个新剧,现在范琳已经进组了,老实说,这姑娘是不是你女朋友?”

    苏宁愣了一下,随即坦诚地笑了:“嗯,我们都是青岛的,平时聊得来,然后就走到一起了。”

    “这姑娘挺好,踏实又努力,你可得珍惜。”梅老师叮嘱道,语气像自家长辈一样亲切。

    “我会的,谢谢您操心。”

    紧接着,郭老师的电话也打了过来,他的笑声依旧爽朗:“好小子!闷声干大事啊!”

    郭老师刚从《爸爸去哪儿》的录制现场回来,语气里满是赞赏,“我瞅了两集《正阳门下》,你这涛子太有劲儿了!比在我剧组那会儿又进步了!啥时候来京城,我请你吃涮肉,好好庆祝庆祝!”

    “好啊!”苏宁笑着答应,又顺口问了句,“我听说您和小石头在录《爸爸去哪儿》?”

    “可不是嘛!快播了,到时候你可得看!”郭老师的语气里带着点期待,“争取让小石头也跟你一样,圈点粉丝!”

    “肯定看!”苏宁认真地说,“我觉得您和小石头这对父子,肯定能凭这节目再火一把。”

    “借你吉言!”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