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7章 今天适合大团圆(求月票!)  大明话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倒吸一口冷气。

    如此多字数,又有如此多不规则插图,刊刻制版是一项耗资巨大、耗时很久的工程。

    至少要几年时间,期间所有费用可想而知。而且这东西印出来也卖不了多少部,应该不赚钱。

    但王天官又说:“九元你不缺钱,同时你与书商书坊的关联一直很密切。

    所以我就推荐找你问问看,如果连九元你都感觉棘手,那就更不好办了。”

    林泰来没怎么考虑,淡淡的说:“京城不好安排,去苏州刊刻吧,全场消费由我林泰来买单。”

    虽然不大懂“消费”、“买单”什么的,但也能猜出意思,李时珍儿子大喜,又请求说:    “斗胆请九元公为《本草纲目》作前序,为书增色!”

    一时间皆大欢喜,气氛宛如喜剧结局的大团圆场面。

    林泰来暗暗感慨,只要权财在手,这种后世留名的机会居然也能主动送上门。

    花自盛开,蝴蝶自来?

    林泰来今天确实没有表达欲望,继续坐在亭中说闲话的时候,忽然门口方向传来一阵轰动。

    如不出意外,应该是有什么大人物来了。

    立即就有人禀报说,次辅朱阁老来了!

    于是林泰来对王天官说:“他和文坛也有关系?”

    文坛大会其实也有隐形门槛,不是说想来就来,来了就有面子。

    如果与文学圈没有直接关系,又没受到邀请,武力又不足以服众的话,贸然来参加文坛大会,只能被视为没有自知之明。

    听到林泰来的问话,极为熟悉文坛掌故的王天官不假思索的回答说:

    “朱次辅的父亲是朱公节,乃是越中十才子之一,也算是文坛一个小山头。”

    听到越中十才子,林泰来就没继续往下问了,算是给王天官一点面子。

    因为早年间被王天官批判为文坛之敌的徐渭徐文长,就是越中十才子之一。

    不过想到这里,林泰来忽然又回忆起,历史上明末清初之际,有位著名的小作文写手张岱。

    就是写出“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这段的那个人。

    而他的祖母朱氏,就是当今这位次辅朱赓的女儿。

    文坛成了圈,就是这样兜兜转转。

    次辅朱赓平易近人的身穿文士服,溜达到亭子这边,坐在了林泰来的另一边——按礼法那是个下首位置。

    林泰来不禁又想起了一个明人笔记中的内容,说去已经官至礼部尚书的朱赓家里做客,因为仆人忙不过来,朱赓竟然亲手为客人端菜而毫不在意。

    而后便见朱次辅客客气气的说:“今天我来参与这场盛会,是因为有件请求,想借着光景与两位盟主说。”

    林泰来笑道:“阁下官至次辅,还有什么需要我们的?”

    朱次辅便答话说:“我想请文坛为徐文长正名。”

    周围其他人听到这句,齐刷刷的看向老盟主王天官。

    徐文长长期被排斥在主流文坛之外,都是王老盟主的手笔,他一直不遗余力的斥责徐文长的作品都是垃圾。

    当然徐文长也一直狂喷复古派,对王世贞人身攻击也没少。

    当年还是个小萌新的林泰来与复古派霸业做斗争时,就曾经高举过徐文长大旗,还鼓吹过徐文长是更新文社的精神领袖。

    不过三年前林泰来开始称霸文坛,并与王老盟主达成和解后,就不怎么提徐文长了。

    此时别人都在看王老盟主,但朱次辅却只看林泰来。

    林泰来对朱次辅问道:“我听说徐文长当年因为杀妻下狱时,全靠张元忭和你这两个同乡相救。

    后来徐文长又因为狂放无礼,与张元忭、你又决裂了。”

    朱赓苦笑了几声说:“徐前辈已经风烛残年,精神身体都很差,随时都有可能离世,还能跟他计较什么?

    近年来九元君执掌文坛,气象日新,已经不再是复古派一家独大,能否为徐前辈正名?”

    朱次辅完全没有提起林泰来当年曾经打着徐文长旗号的事情,也没有提起林泰来自称第三文坛之敌、与第二文坛之敌徐文长并称的过往。

    更不会用这些渊源来为徐文长求情,这就是高情商。

    因为现在再提到那些过往,只会让林泰来尴尬。毕竟近三年来,林泰来已经不打徐文长旗号了,更不是文坛之敌了。

    林泰来转头对王天官说:“文坛应当有徐文长一席之地,老盟主以为如何?”

    实职坐堂管部的吏部尚书王某人异常豁达的说:“名缰利锁,皆乃浮云也!又有什么看不透的?”

    再说复古派都已经没落了,再扯恩怨还有什么意义,反而显得堂堂天官格局小了。

    林泰来心里想道,看来今天适合大团圆剧情,嘴里就习惯性的说着:

    “既然是文坛公案,就以诗词为这段公案做一个定论吧!”

    左右很丝滑的出现了几个仆役,捧着桌案笔墨纸砚等什物。

    林泰来提笔写道:“文章大道以为公,今昔何能强使同;只写性情流纸上,莫将唐宋滞心中。”

    众人看了便能明白,这诗在阐述诗词之道时,也算是为徐文长开解了,还有彻底终结复古派霸权的意味。

    不过就连复古派旗手、吏部尚书王某人似乎也不以为意了。

    众人并没有着急叫好,因为大家都知道,九元真仙近年来发表作品经常是以“组”为单位的进行批发的。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