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1章 快打快和?  大明话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通的大明政治中,这种情况不得不防。

    沈惟敬答道:“敢不从命?”

    他知道,这也是一个来自石少司马的考验。

    如果连陆光祖这个同乡都说服不了,还能有什么本事去游说倭国人?

    在大明朝廷开始运筹部署时,到了五月下旬,朝鲜国的表现又一次让大明朝廷瞠目结舌。

    北方重镇平壤,也丢了!官兵一溃千里,朝鲜国基本全境陷落!

    朝鲜国王李昖仓皇逃到了鸭绿江对岸的义州,所能控制国土只剩下义州周边一小片区域!

    大明朝廷上上下下都麻了,你朝鲜国也不算太小了,先前组织架构看起来也挺完善的,又不是松散的部落蛮邦。

    结果还不到两个月就丢了几乎全部国土,还能更废物一点么?

    先前自称略懂,又当众说“三千里纵深、据险而守、兵马可用”的陆总宪真想不到,年近古稀了居然会被朝鲜国打脸。

    到了这时候,被困在鸭绿江边上的朝鲜国王李昖疯狂的向大明告急,疯狂的呼叫天兵救命。

    这日早晨,兵部左侍郎石星准备出门上衙,刚走到前院,就被仆役告知有人跪在大门外。

    还说此人送上了一个沉重的箱子,作为登门礼物。

    石侍郎站在门洞向外看,便见朝鲜国使团正使尹卓然跪在外面,神色衰败狼狈不堪。

    看到石侍郎出来,尹正使伏地不起,大声叫道:“念在敝国向来恭顺,恳请少司马发兵过江,救敝国于水火!”

    见尹正使这可怜样,又感受到了对方诚意,石侍郎也没忽悠,答复道:

    “先前已经派遣五千兵马抵达江边,今日紧急向皇上奏请,得圣批后便令兵马过江。”

    尹卓然再三叩谢,石星又叹道:“你先前隐瞒真实情况,只管自吹自擂,耽误国事不说,还把陆总宪坑惨了!”

    尹正使很想告诉石星,先前并不是自己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也不是故意要自吹自擂,而是真心那么以为的。

    一直到石侍郎消失在街角,跪在地上的尹卓然这才凄然起身。

    这位正使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又抢了一次肥差,借着朝贡到大明倒买倒卖赚点油水而已,结果转眼间家没了!

    妻子儿女现在是什么情况,全然不知道!

    而自己一个轻松愉快的朝贡使,就地变成了求救使节!

    在兵部左侍郎石星的奏请下,又见朝鲜属国求救急切,产生了保护欲的万历皇帝便给辽东镇下令。

    命先前部署在鸭绿江边戒备的两支兵马过江,并且在朝鲜兵的配合下,进攻平壤。

    而后游击史儒率率兵二千余兵马、副总兵祖承训率兵三千余兵马先后渡过鸭绿江,联合朝鲜兵,向被倭寇占据的平壤进军。

    在大明边军里面,近些年辽东镇战斗经验最为丰富,而且这五千兵马又是从辽东镇选出的精兵。

    有这样马匹充足的五千精兵,在君臣认知里,除了不能深入大漠,基本上足以横行异国了。

    等两支兵马入朝后,兵部左侍郎石星又秘密拜会左都御史陆光祖,寻求支持。

    石星阐释道:“先小打,后和议,快打快和,让倭贼主动从朝鲜退兵,是为经济省力之法。”

    陆光祖赞同道:“如今国计艰难,若能在恰当时机和议,减少花费,亦为朝廷之幸也。”

    石星又迎合着陆光祖说:“不能让有些人故意穷兵黩武,并借此聚拢权势。”

    陆光祖痛斥说:“某些奸臣在西北鏖兵一年,吃到了甜头,就欲罢不能了!这次就想故技重施,吾辈焉能坐视不理?”

    这两人,一个需要迅速解决朝鲜国问题,以此来打破林泰来的压制;另一个需要尽力排斥林泰来,削弱林泰来的权势,所以很容易达成合作。

    又半个月后,也就是六月中旬,从辽东传来战报。

    由于种种缘故,大明两支过江的兵马皆遭遇惨败,甚至连将官史儒也在攻打平壤时阵亡。

    听到这惨败消息,朝野再次为之震惊!

    五千精兵半个月就遭受惨败,实在让朝廷上下不能接受。

    什么样的敌军才能迅速打败准备充分的大明五千精兵?

    如果换算成北虏,没有两万以上大军也做不到吧?

    到此很多人不由得又想起一个问题,这次侵犯朝鲜国的倭寇到底有多少人?

    最可气的是,就连被打到快亡国的朝鲜国到现在也说不清楚倭兵数量,费拉不堪!

    力主“有限作战”,主张“快打快和”方略的兵部左侍郎石星彻底懵逼了。

    支持石侍郎的左都御史陆光祖感到,自己又被坑了!

    先有尹卓然,后有石星,为什么自己这边都是坑比猪队友!

    很多人想起了在上次廷议时,陆光祖说过的那些话。

    但是这时候陆光祖关起门来称病不出,也不见客,别人谁也接触不到陆光祖。

    于是兵部尚书叶梦熊又上疏,推荐委任林泰来专门负责经略朝鲜方向。

    此时季节已经是夏天,还在苏州的林大官人忽然觉得,自己的夏季诗集也需要更新了。

    于是他又在地旷凉快的拙政园召开了一次雅集,数十名流捧场。

    林大官人站在水边,负手而立,缓缓吟道: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好!”众人非常及时的在第一时间齐齐叫好,然后挖空心思思考到底好在哪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